“孩子独立能力差和心理压力大是“鸡娃”式育儿的两大弊端”
1969年41%的美国儿童骑车或步行上学,2014年已降至约18%
每年3月的藤校放榜季是“鸡娃”界的一大盛事,这几天,随着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名校的录取结果陆续发布,家长群和朋友圈的“鸡娃”潮一浪高过一浪,鲜花和掌声纷纷涌向“鸡娃”登顶的成功者。
这是一个“鸡娃”盛行的时代,在地球另一端的北美,家长们同样被裹挟在课外班、择校、学区房、爬藤的“鸡娃”焦虑中。
北美的“鸡娃”式育儿始于20世纪90年代,背后的原因是“美国梦”的破碎,北美的下一代超越或者至少守住父母所在阶层已非常困难。根据NewAmerica2019年报告,千禧一代的收入比父母一代低20%。
无论种族、收入和阶层如何,越来越多的北美父母踏上了“鸡娃”之路,且都是对标一流的精英大学。和传统的散养模式相比,“鸡娃”式育儿摆脱了北美鼓励儿童独立和自由的传统教育观念,代之以父母对孩子生活和学习的高参与度、高投入和高控制度的养育方法。北美的“鸡娃”不仅意味着给孩子打“鸡血”去追求卓越,家长也要竭尽所能为孩子排忧解难,力求将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风险和失败降低到最低,以确保孩子的成功。
1
“鸡娃”的核心是才艺特长
优异的学习成绩只是基本条件,学术、才艺竞赛中获奖以及强大的领导力才是制胜的核武器
北美父母打“鸡血”的重点不是学习成绩,而是特长、才艺和领导力优势的培养。这跟精英大学的录取标准有关——要想获得名校的青睐,AP课程和优异的学习成绩只是基本条件,学术、才艺竞赛中获奖以及强大的领导力才是制胜的核武器。
北美的大学入学竞争日趋激烈,美国50所最具竞争力的大学中,入学率从2006年的平均36%下降到2018年的23%,而排名前十的大学入学率下降幅度更大。因此,北美孩子已经很难拥有过去那般散漫而快乐的童年,他们的业余时间基本在课外活动中度过。但是,课外补习只占很小比例,学术竞赛、艺术、体育以及领导力培养等课外活动是主流。
根据皮尤中心2015年的数据,在年收入超过75000美元的北美家庭中,有84%的孩子参加体育训练,64%的孩子做过志愿者,62%的孩子上音乐、舞蹈或其他艺术课;即使在年收入低于30000美元的家庭中,也有59%的儿童做过志愿者,37%的孩子参加体育活动,41%的人上美术课。
不过,才艺特长培养的过程很漫长,还需要各种投入和专业判断,不仅是孩子们之间的竞争,也是家长们真正“较量”的地方。培养才艺特长的第一步是发现孩子“隐藏的天赋”,从琳琅满目、眼花缭乱的兴趣班中发现孩子的优势项目,真的有点像大海捞针,唯一的办法就是尽早试,多多地试。
课外活动的“鸡血”战从幼儿园开始打响,孩子一般三、四岁就开始练习体操、游泳、冰上运动、球类运动,学习小提琴、钢琴、舞蹈。近几年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简称)教育开始大热,很多父母注重开发幼儿的科学家、工程师思维,根据美国玩具协会的调查,50%的父母认为孩子应该在5岁左右开始学习编程。
小学生的课外兴趣班就更多了,为了避免错过孩子的“天赋项目”,不耽误孩子成为未来的科学家、钢琴家、舞蹈家或者体育明星,一个孩子报十几门兴趣班也是常见的。
北美的小学生忙碌的日程安排堪比CEO,我女儿每星期中,有两个早晨是学校游泳队训练;下午放学后有舞蹈队、戏剧训练各两次;周末有加拿大国家芭蕾舞学院的训练两次;每周还有校外的辩论课、服装设计、绘画课等等。
疯狂的课外活动让孩子们很少有自由玩耍的时间,甚至全家人聚在一起也变得很困难。我女儿同学的妈妈告诉我,他们一家人都难得在一起吃一顿晚饭。家里一个男孩和女孩,爸爸下班后接儿子奔赴各种体育训练和比赛,妈妈下班后接女儿去舞蹈戏剧兴趣班,连周末也不例外。
中学阶段则是达到忙碌的顶点,通过小学阶段的大规模尝试后,中学阶段开始缩小范围,逐渐把重点放在优势项目深入发展,这个阶段也是最纠结的,因为如何取舍和选择决定着日后的成败,需要父母和孩子仔细商量,并且还要听取各种专业意见。
从加拿大的情况看,孩子的才艺特长选择还是呈现出族裔特色的,白人占有体育上的优势,包括冰球、足球、滑雪、曲棍球等运动项目基本以白人孩子为主,而印度家庭的孩子则是占据了科学竞赛和英文竞赛的优势。华人孩子最大的优势是钢琴、小提琴和学术竞赛,加拿大的奥数和辩论比赛完全是华人孩子的天下。
北美的高中生是最累的,既要保证好的学习成绩,同时还要选修各种AP课程、做志愿者,而最大的挑战则是要频繁地参加各种比赛和训练,争取形成大学申请的核心竞争优势。很多高中生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不够,伊利诺伊大学教授里德·拉森说:“青少年的时间安排已经成为全国关注的问题。”一位高中生的母亲在社交媒体上问道:“是否有一个合适的公式来计算孩子课外活动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分配?”
2
为“完美无缺”的童年不惜代价?
父母想要通过监督和控制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让孩子永远追求卓越,不给犯错留下一丝空间,从而确保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散养时代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参与度很少——孩子们自己上学,自己和同伴玩耍,并学会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正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学教授保罗·法斯所说,美国人“赋予孩子独立和灵活的能力,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孩子未来将拥有更好的可能性和机会”。
但是,在“鸡娃”时代,孩子的自由度和独立性大大减少,1969年有41%的美国儿童骑自行车或步行去上学,到2014年,这一数字已下降到约18%。
这是为什么?
因为父母想要给孩子一个完美无缺、万无一失的童年——他们要通过监督和控制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让孩子永远追求卓越,不给犯错留下一丝空间,从而确保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美国一位学者曾经说,“鸡娃”时代“好父母”的标准是:给孩子提供所有一切最好的,不让孩子难过和沮丧,不让孩子失败。
“鸡娃”时代的父母会更多地陪伴孩子,甚至会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周围,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孩子犯错,而且发现孩子出问题时可以立刻帮助解决,尤其是当孩子面临困难、挑战和挣扎的时候,父母可以像割草机一样“砍掉”阻碍孩子成功道路上的障碍。
我女儿学校就有不少全职的“直升机妈妈”,她们争先恐后地到学校做志愿者,主要目的是可以看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些妈妈恨不能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学校,以便时时刻刻地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她们希望看到孩子上课是否认真;课间休息是否有小朋友一起玩,是否玩得开心;午饭有没有吃好;有没有在学校受委屈。一旦发现任何不妥的情况,她们立马出手援救。
学校里如果有两个小朋友吵架了,“直升机妈妈”们会立刻干预,曾经还出现过两个妈妈谈判不成,吵到校长那里,但未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其中一个妈妈愤然带孩子退学了。
加拿大的小朋友喜欢带生日蛋糕给全班同学分享,一位妈妈发现蛋糕上奶油和糖霜太厚,立刻生气地找到校长,说她女儿学芭蕾舞要保持身材,吃太多糖分会容易发胖。
每次学校发放成绩报告单的时候,总会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成绩不满意,于是就会找到老师去讨价还价,这种情形在中学更为严重,因为分数直接影响着大学申请。
学校的运动队、俱乐部竞选更是大事,尤其是那些竞争激烈的校队,家长们会找到教练或者校长,要求给自己的孩子机会。
“鸡娃”大战不仅仅是孩子学业才艺的比拼,父母也需要使出浑身解数来保证孩子拥有一个没有失败的童年,正如《焦虑症:入门指南》的作者卡罗莱恩·戴奇博士所说,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或失败背负太多责任,甚至为此愿意不惜一切代价。
3
高质量陪伴需要碎钞机般的投入
“鸡娃”大战不仅是拼父母的时间和知识,也是拼父母的财富
2019年,康奈尔大学的帕特里克·艾施祖卡博士调查了3642名美国家长的养育方式,无论种族、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或受教育程度如何,所有接受调查的父母都一致认为“精细育儿”式的鸡娃是最好的养育方式。
“精细育儿”要求父母很多高质量的陪伴,以时刻保持对孩子身体和智力上的刺激。一个合格的“鸡娃”家长必须熟读各种育儿书,与孩子们一起阅读,做手工,游戏,帮助家庭作业,带孩子上兴趣班,从不缺席孩子的音乐会和比赛,还要经常询问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当孩子犯错时,要进行耐心细致地解释和讨论。
根据《美国时间使用调查》,2017年美国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两倍,尤其以受过大学教育的父母最为明显,亲子陪伴时间每周增加了9个小时以上,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父母每周只增加4个小时以上。
但是,“鸡娃”式育儿的成本和代价无疑是非常昂贵的,不是谁都能支付得起,占据优势的还是富裕且高学历的家庭。“鸡娃”大战不仅是拼父母的时间和知识,也是拼父母的财富。纽约大学社会学家萨宾诺·科恩里奇对不同收入阶层的家庭在学前教育和课外活动花费上的增幅做了比较,富有家庭在这方面的增幅遥遥领先。“美林证券”报告发现,如今在美国将孩子抚养到18岁的平均成本高达23万美元,而根据Town&Country的分析,纽约富裕家庭的平均育儿花费更是高达170万美元。
《纽约时报》一篇文章列举了各种令人咋舌的“鸡娃”成本:Kindermusik婴儿音乐课程,每节课收费高达68美元;儿童用的WonderWorkshopDash编码机器人零售价约为150美元;乐高Mindstorms机器人套件的价格为340美元。纽约私人音乐老师时薪约为50美元,课外补习私教每小时80美元,体育私教每小时费用则是100美元。
体育作为北美课外特长的重头戏,父母们为此更是不遗余力地投入血本,美国青少年体育产业每年能从父母那里赚取50亿美元。根据TDAmeritrade2016年的调查,近20%的美国家庭每年在每个孩子身上的体育支出超过12000美元。调查还发现,由于体育培训方面的大额支出,33%的家庭无法正常储蓄退休金,40%的家庭没有紧急基金。
“鸡娃”的成本自然也包括择校,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私立学校。纽约幼儿园至12年级的124万儿童中,约有18%上私立学校。居住在富裕的第2区(包括翠贝卡和上东区)的家庭中,约有42%上私立学校。纽约市顶级私立学校的费用每年超过50000美元,根据BusinessInsider的计算,这些孩子完成中小学教育的费用总共需要90万美元。
对于无力承受昂贵的私立学校的父母来说,公立学校的“学区房”成为最佳选择。Realtor.com最近一项调查发现,73%的父母表示会选择学区房。美国的学区房价格因素包括:标准化考试成绩、学校排名、大学录取率、常春藤入学率,学区房的价格往往比普通房产高出数十万美元。Realtor.com榜单上最昂贵的顶级小学和中学学区房大多在加州的洛杉矶,其中排名第一的小学学区房平均售价约为356万美元,名列中学学区房榜首的平均售价为490万美元。
4
进名校的代价是焦虑、抑郁症高发?
孩子独立能力差和心理压力大是“鸡娃”式育儿的两大弊端
专家们普遍认为:被“鸡”过的孩子通常能上好大学,找到一个好工作;但同时更有可能患抑郁或者焦虑等心理疾病。还有一些研究表明:随着低收入父母增加了对孩子的教学和阅读时间,富裕和贫困家庭的学前班学生之间的阅读差距逐渐缩小;随着父母陪伴和监督的增加,针对儿童的严重犯罪已大大减少。
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近年来北美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变得日益严重。2019年《变态心理学杂志》的一篇文章指出,2009年至2017年间,14至17岁青少年抑郁症涨幅超过60%,12至13岁之间则是47%。在2007年至2017年期间,美国青少年的自杀率上升了56%,现在已成为美国年轻人的第二大死亡原因。美国大学健康协会的调查发现,2017年有21.6%的大学生被诊断出患有焦虑症。
很多理论和实证研究认为,罪魁祸首是“鸡娃”式育儿: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被“鸡”过的孩子往往心理压力大,而且独立自主能力差,孩子更容易焦虑,对生活的满意度也更低。也就是说,“鸡娃”式育儿两大最明显的弊端就是孩子独立能力差和心理压力大。
“鸡娃”式育儿摆脱了北美鼓励儿童独立和自由的传统教育观念,而代之以父母对孩子生活和学习的高参与度、高投入和高控制度的养育方法。父母通过对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全盘控制和监督,打造出一个符合父母设计的优秀人才,也许可以赢得名校的入学资格,但是失去的却是孩子自我探索和自主选择的能力。
2007年《临床心理学评论》杂志的研究论文发现,缺乏自主权与儿童焦虑症相关。杜肯大学教授卡伦·范奇在2016年发表的论文中指出,“割草机父母”会让孩子失去做决定的能力,不能经受挫折且更容易放弃。一个缺乏自主权的孩子,一个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的孩子,在独立进入“现实世界”时往往会缺乏自信和焦虑不安。
2017年《儿童与家庭研究杂志》一篇论文指出,“直升机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往往“焦虑和抑郁水平较高,自我效能感较低,导致大学适应能力较差”。
“鸡娃”式育儿带给孩子们的压力也是引起焦虑和抑郁的原因,根据2019年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的一份报告,过分追求卓越的压力是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研究院2019年报告也证实,成绩优异学校中的青少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发生率至少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到3倍。
在这个到处充斥着经济焦虑的时代,究竟如何更好地“鸡娃”呢?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迈克尔·汤普森说:“在丰富多元、有趣、促进增长的童年与过度安排的童年之间存在界限。”理海大学心理学教授苏珊·伍德豪斯则进一步指出:“关键是在追求孩子的成功和培养独立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文/方也,法学博士,专注于制度比较研究和海外教育研究。
北美“鸡娃”学术名词
直升机育儿(helicopterparenting)是指父母监督、指导甚至控制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随时帮助解决孩子的各种问题,最大限度地防止孩子犯错。
精细化教育(intensiveparenting)比直升机育儿有着更高的标准,从孩子出生开始,父母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按照精英大学的录取标准,全方位打造孩子的学术和才艺特长,从而获得大学申请优势。
割草机或者扫雪机父母(lawnmowerparenting)则是为了给孩子铺平通往名牌大学的道路,不惜一切代价地清除孩子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和挑战。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