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马慧娟谈《山海情》:西海固当年条件比电视剧里更艰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3-04 07:53

全国人大代表马慧娟(图右)在全国两会上 受访者供图

今年年初,展现宁夏西海固地区移民故事的电视剧《山海情》备受瞩目,在网络平台上获得9.4分的人气好评。该剧播出后,全国人大代表马慧娟感慨颇深。马慧娟是这一脱贫攻坚伟大历程的见证者。据悉,马慧娟的老家位于曾经“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2001年,她和家人搬迁至红寺堡区。

近日,马慧娟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她评价称,《山海情》对现实的还原度很高,剧中的很多情节都是真实存在的。马慧娟称,得益于国家的移民政策,和移民、扶贫干部的艰苦付出,西海固人民的生活环境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变。目前,马慧娟的老家黑眼湾从黄土变青山,从西海固走出来的女性的社会意识也在崛起。

今年两会,马慧娟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对红寺堡区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给予政策支持,为全国易地搬迁地方后续发展树立样板标杆。

谈《山海情》

“我们也经历过那种艰难时刻”

北青报:《山海情》对西海固移民过程的还原程度高吗?

马慧娟:还原的还是相当高的,包括气候环境和村里的情况,都很高度地还原了当时的场景。但是电视剧里面体现的可能跟现实还是有一点差距,现实中的一些条件更加艰苦。

北青报:西海固的环境和剧里的涌泉村一样吗?漫天飞沙的?

马慧娟:那是真的,山上真的是连一点草都没有,树也没有。一年的降雨量非常少,庄稼“看天吃饭”。村民们一般生活在山大沟深、不容易跟人接触到的地方,住得很分散,医疗和教育很难普及。

北青报:《山海情》里有没有让您催泪的一幕?

马慧娟:有,是得福在田埂上等水的那幕。他们满心欢喜地以为马上就有水了,但等来的水太小了,没办法浇灌庄稼。那个场景,我真的有流泪。因为我们也经历过那种艰难的时刻,有对水的渴望。好在这些问题都逐步解决了,现在看着我们的土地,我们的村庄,我们的城市建设,我都会有一种感动在里面。

移民故事

“拉板车徒步搬迁”现实中有实例

北青报:电视剧展现出来的移民过程令人很触动,水花一个人拉着板车,带着残疾丈夫和孩子走了七天七夜。

马慧娟:电视剧反映的是整体的移民故事,水花的故事在我们红寺堡也存在类似的故事。我们有老两口,因为没有能力雇辆车,自己赶着毛驴走了几天几夜到红寺堡。

北青报:电视剧中还有一幕,是在第一集里几个孩子集体离开家,想偷乘新火车去外地打工。对于这一细节您怎么看?西海固的孩子们是很向往外面的天地吗?

马慧娟:是太向往了。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觉得只要离开这,在哪都是好地方。那些出去的人回来以后,村里的小孩看到他们穿得好,脸色白净,不再面黄肌瘦的,觉得能出去就好了。

北青报:您小时候有想走出家乡的想法吗?

马慧娟:我也想走出去。

北青报:那您在接到政府搬迁通知的时候,是不是很激动?村里有没有不愿意搬迁的人?

马慧娟:我们不是第一批移民,前一批搬出去的移民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搬迁的路是可行的。所以我们接到通知的时候是欢天喜地的,并没有太多顾虑或是像剧里老人那种故土难离的乡愁。但有人确实像《山海情》里一样,搬来了以后又搬回去了。

北青报:为什么搬迁了又搬回去?

马慧娟:他们觉得开荒太苦了。那时候移民区周围没有能打工的地方,灌溉的水利系统也不完善。有人觉得过得不好,掉头就回去了。后来坚持留下的这部分人把日子过好以后,跑回去的人又自己回来了。所以我看《山海情》的时候,会想到这些跑掉的村民,会觉得很感慨。

崭新面貌

生态得以修复 家乡绿水青山

北青报:搬迁后日子变得有多好?

马慧娟:我们这批前面有两批人在红寺堡扎根。我们来一看很吃惊,因为当时有一户人家在老家时非常穷,但搬到红寺堡两年后的精神面貌明显不一样,跟在老家时比,手里面也有闲钱。所以这种变化,对当时的我们有一个很大的触动。

北青报:移民后的生活环境各方面是怎么样?

马慧娟:大家用到的最多的一个形容词是翻天覆地。搬迁后,有了黄河水的灌溉,庄稼不再靠天吃饭了,同时生态环境的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北青报:剧末,得福感慨家乡的黄土山变绿青山。现实中西海固也是这样的变化吗?

马慧娟:是的。移民搬迁工程一方面让西海固的生态得以修复,环境得到喘息。红寺堡的森林覆盖率从不到5%到现在的39%。另一方面,大家全部脱贫。

北青报:您后来有回老家看过吗?

马慧娟:去年去过,现在那里确实是绿水青山的,很美。

扶贫干部

好干部被群众记在心中

北青报:移民干部的工作是否像剧里呈现的一样很难?

马慧娟:移民干部们付出的这种辛苦,有时候是别人看不见的,电视剧里也讲到移民干部的牺牲,现实生活中也是有的。

北青报:移民们对扶贫干部的评价如何?

马慧娟:好的干部,在老百姓的心里是充满了感激的,大家会念叨着说,我们这次来的扶贫干部特别好,很关心我们的生活,给我们解决了什么样的困难。

北青报:电视剧里黄轩饰演的马得福是从村里走出来的干部,在工作中不可避免会跟村民们产生摩擦。现实生活中也如此吗?

马慧娟:肯定的。村支书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职业,因为他跟他的乡里乡亲太熟了,他所从事的工作有时候并不会被人理解。但作为普通群众来说,还是会把村干部当成他们依赖的一个靠山。

关注

希望支持把红寺堡区建成示范区

北青报:那么您认为真正的扶贫是什么?《山海情》里说过,不要给“扶贫鸡”那样的物质扶贫,他们要的是创业工作。

马慧娟:说得非常对,但剧中说的是建立在物质基础被解决的前提下。下一步在乡村文化建设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下一步大家的精神归宿在哪里?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大家的乡愁又该如何安放?

北青报:您今年的两会议题是什么?

马慧娟: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对红寺堡区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给予政策支持。一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给予红寺堡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项目扶持,提升红寺堡区内生动能。二是出台易地移民搬迁后续扶持系列政策,并将红寺堡区作为易地搬迁移民脱贫致富示范区进行重点打造,为全国易地搬迁地方后续发展树立样板标杆。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夕
编辑/熊颖琪
校对/项战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