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食材安全,所有商户均需立牌发誓,否则不准入驻。”近日,河南商丘一小吃街规定入驻商户必须立牌发誓,引起网友热议。有商户在店口挂出牌子承诺,“用的都是真材实料,如做不到,甘愿后代流离失所。”有负责人表示,小吃街的商户特别多,如果商户掺假只罚款,不能根治,对方可能还会犯错,就想到这个办法。“这种管理模式会让掺假商户的良心受到谴责。”(12月30日《哈尔滨日报》)
相比于“罚了再犯、犯了再罚”的食品监管方式,这一做法称得上是一次创新,可以丰富监管工具。此外,当前很多领域都在探讨实行承诺制,商家用誓言来约束自己,称得上是承诺制在商业领域的一次运用。
让商户发毒誓,对于维护食品安全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不管商户的信用水平如何,但既然发了毒誓,心里总会多一些顾忌,部分思想迷信的人,既使仅仅为了避讳,也会尽量遵守誓言。更何况这些誓言都白纸黑字地贴在门口,时时都在提醒着商户。诚如网友所言,“从心理层面来说,可能确实比罚款管用。”也正因为管用,这一做法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
然而,发毒誓是一种陋习,带有诅咒的意味在内。不管是诅咒他人还是诅咒自己,都属于不文明的做法,甚至还可能向社会传递戾气。承诺制值得探索,但承诺不是发毒誓,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很文明,后者较粗野。对于这一做法,想必当地的文明办会有不同的看法。
更关键的是,商户只有立牌发誓才能入驻,这实质上是增加了一道特殊的准入门槛,在减少审批、消除门槛成为主流做法的大背景下,此举可谓逆势而为,显得很不合时宜。更何况这个门槛纯属滥设,毫无依据不说,还带着一定的负能量。
此外,由于存在入驻门槛,有些商户仅仅为了能够到此做生意,即使内心对这一做法很反感,也会应付式地发毒誓,不愿意违心发毒誓的人,就会失去入驻做生意的机会。这就意味着,发毒誓者不一定都遵守誓言,不发毒誓者并不一定就忽视食品安全。当一个商户愿意在行动上确保食品安全、却不愿意用发毒誓者的方式进行口头表达时,他就会面临逆淘汰的可能。
食品监管需要创新,但创新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和底线。评价一种做法是否合适和正当,也不能单纯以“是否管用”作为判断标准,还得全面衡量利弊,特别需要用法规和公序良俗等方面的尺子来量一量,只有符合法规和公序良俗的基本要求,才能称得上是有益的创新。
文/罗志华
图源/新华社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