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鸟”就是护住“金饭碗”——云南石梯村的生态脱贫经
新华网 2020-11-07 14:12

山风徐徐,鸟鸣阵阵。早上7点半,石梯村村民徐小龙照例带上玉米面粉和黄粉虫,来到鸟类监测点投喂鸟儿。虽然最近来观鸟的人不多,他仍然坚持每天来喂三次。

“80后”徐小龙是带游客去野外寻鸟和观鸟的“鸟导”。说起村里的鸟,只有初中学历的他如数家珍。双角犀鸟、灰孔雀雉、红腿小隼……这些为专业人士津津乐道的珍贵鸟种,徐小龙不仅熟悉它们的习性,甚至听鸟鸣声就能分辨出是什么鸟。

石梯村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是中缅边境深山里的一个村寨。过去,村民们靠山吃山、刀耕火种,村寨周边甚至出现“光头山”。

2016年,盈江县观鸟协会和县里的工作人员来动员村民们开展观鸟旅游时,许多村民不相信。观鸟还能赚钱?抱着“搞不成还能再穷到哪儿去”的心态,村里几个年轻人跟着观鸟协会的人学习鸟类知识,当起了“鸟导”,没想到很快便收获了“第一桶金”。

盈江县自然资源丰富,有记录的鸟类品种数量大约占全国一半,可谓鸟类“天堂”。自打石梯村有了“鸟导”,国内外的摄影爱好者和观鸟爱好者争相前来,见到了许多罕见的鸟儿。口口相传之下,石梯村在观鸟界“火了”。

村民们意识到,原来“护鸟”就是护住“金饭碗”。如今,村民们不但不捕鸟,还成立护鸟护林队定期巡逻,及时制止捕鸟和伐木的行为。

在石梯村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努力下,多种消失数年的珍稀鸟类在这里重现身影、筑巢安家。随着大量游客慕名进村,“票子”也紧跟着送上门。靠当“鸟导”、搞农家乐带来的增收,村民们不仅脱贫,不少人还走上致富之路。一些在外务工的村民也重返家乡,吃上“观鸟饭”。

和许多村民一样,徐小龙全家齐上阵,自己当“鸟导”,家人经营客栈,年收入增加四五万元。

石梯村村民从狩猎人到护鸟人,从砍树人变护林人,为石梯村筑牢生态防线。“只有护好绿水青山,才能过上好日子。”同为石梯村“鸟导”的蔡伍笑着说。

文/记者 安晓萌 姚兵

编辑/郭琳琳

相关阅读
当年轻人爱上“追鸟”
央视新闻 2025-05-15
明星李现引发“观鸟热”背后:年轻人爱上观鸟 缓解压力收获开心 带动对生态的关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4-09
密云区北庄镇举办首届生态观鸟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8
保护野生动物也能致富,云南哈尼族小伙做起“鸟塘经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3
观鸟、采摘、抓螃蟹 冬游体验“沉湖式生活”火了
武汉晚报 2023-12-22
新知|《怎样理解一只鸟》从进化的角度揭秘鸟类行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9
上海:奉贤五宅村村民在村子里观鸟,已记录到84种鸟类
解放日报 2023-08-21
生活|当我们观鸟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观鸟热的背后,是自然带给人的幸福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