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前午夜发生的惨案,3名被害人被发现惨死家中。嫌疑人熊某于案发后第一时间逃离现场,不知所踪。北京青年报记者6月16日获悉,在湖北省英山县、江苏省无锡市、张家港市三地警方的通力合作下,湖北省公安厅通缉追逃的犯罪嫌疑人熊某于6月10日在张家港市成功落网。
至此,一起尘封了26年的恶性杀人案终于划上圆满的句号。
午夜惨案 3名被害人命丧血泊
提及1994年4月21日,民警郑辉记忆犹新,恍如昨日,因为那是他到刑侦报到的第一天,那一刻他不知道,这一干,就是26年,他也不知道,他会与一个案子纠缠26年。
案发当晚22时许,他和队友查勇兵、程钢在值班室值班,接到群众报警,金家铺黄林冲村汪某某家中,屋内三人浑身是血,已无生命体征。待他和队友到达现场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19岁的汪某某和其父母被厚厚的棉被盖住,仰面躺在床上,枕头、棉被已被鲜血染红,床头喷洒大量血迹,屋内地面也有大片血迹,三人致命伤均为头部处钝器伤。
时任公安局局长的陈灿中连夜成立了“1994.4.21命案”专案组,并得到了湖北省公安厅、黄冈市公安局的高度关注,分别派驻刑侦专家到现场参与侦办。
经大量走访和仔细调查,在案发现场找到了作案用的斧头,确定了案发时间为4月20晚间,锁定汪某某的未婚夫熊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无奈熊某于案发后第一时间便逃离现场,不知所踪,且在那个手机、网络、公共摄像头不发达的年代,警方只能通过走访与摸排这种最原始的方式办案,收效甚微,案件侦破陷入了僵局。
此案被害人数之多、作案手段之残、现场之血腥被称为建国以来“英山五大命案”之一。一时间,民心惶惶,人人自危。直至今日,该案都是当地很多村民心中的噩梦。
9500个日夜 警方追捕的脚步从未停止
随后的26年,9500个日日夜夜,英山警方不曾放过一丝一毫的讯息,逢年过节民警都要到熊某老家看看,案件被市局、湖北省公安厅、公安部层层督办,围绕其展开的专项行动多达数十次,北、上、广、深、藏、疆、林、海,追逃的信念一刻未歇,追捕的脚步从未停止,行程踏遍全中国,但熊某似从人间蒸发。
时至今日,保留了26年的案卷已经泛黄,当年的专案领导小组成员大都退休了,那年20岁出头的年轻民警如今也是年近半百,青丝变白发。“案发后,为了追捕熊某,我和罗真旺等四人骑着摩托车千里走单骑,转战鄂皖两省四县,一路风餐露宿追踪到合肥四十时铺,其中的艰辛一言难表,但一想到能把他抓捕归案就斗志满满。
后来的每一次都是带着希望去追逃,然后又无功而返,所有的人都是真的心酸和自责。
转折发生在6月8日。从江苏无锡传来了一个江苏张家港籍犯罪前科人员疑似熊某的信息。
9日中午,郑辉迅速带队从英山驾车出发踏上了前往张家港市追逃的征程。同时出发的,还有李向阳同志带领的前往无锡市的专案勤指情工作专班。
使命必达 正义永远不会缺席
10日凌晨,专案组民警到达张家港市,随即开启了忐忑、紧张、兴奋交织的一天。
8时,专案组准时与张家港市公安局取得了联系。
9时,确定无锡警方提供的张家港“付某飞”身份信息与英山“熊某”的信息高度吻合,并确定了“付某飞”就在凤凰镇。
10时,“合成作战方案”制定完成。
11时,各项抓捕措施准备就绪,张家港、英山、无锡三地警方会师。
13时,抓捕行动正式启动。
14时,犯罪嫌疑人成功被捕。
当民警从凤凰镇一工厂将“付某飞”带走时,老板和周围的同事都不敢相信,平时不争不抢,低调内向的人竟然会是杀人犯。工厂老板告诉民警:“付某飞”平时在厂里特别好说话,从不与人争吵,对工资待遇也没有什么要求,是个“老好人”。
“付某飞”落网后,一度一言不发,企图蒙混过关。然而,当民警付永鹏用英山方言问他:“你是熊某吗?”他愣了一下,久久的深默后,他长叹一口气,缓缓地点了点头:“终于还是等到了你们。”随后,一直沉默的熊某开始缓缓讲述当年那场令他悔恨不已的事件。
1993年,熊某与汪某某举行了订婚仪式,但汪家无意让二人举行婚礼,一推再推。
1994年4月20日下午,熊某来到汪某某家中讨说法,遭到汪某某一家的漠视,晚饭不给吃,宁愿看电视也不愿搭理他。
21日凌晨2点,半夜被饿醒的熊某打算到厨房找点东西吃,却发现厨房一无所有,熊某越想越气,看到厨房里的斧头后,心生歹意。将汪某某的父母杀害后,他喊醒了沉睡的汪某某,二人激烈的争吵中,熊某又将汪某某砍死。
熊某说他想过要自杀。但在厨房坐了1个小时后,还是退怯了。他用棉被将汪某某一家三口尸体盖好,又将大门紧锁,便骑上汪某某的自行车一路逃窜至安徽六安,不料被同乡认出,担心行踪暴露的熊某跳上路边停靠的长途客车,来到江苏无锡后一路流浪,最终在张家港安定下来,“从英山逃出来后,我母亲姓付,我希望能远走高飞,所以给自己改了个名字。”熊某解释着。
此时,熊某对当年杀人的犯罪事实、潜逃后改名换姓及多年来的行踪全部都供认不讳。
“说出来我就解脱了。”近6个小时的讲述对熊某来说是一种解脱。
在之后的休息中,他仍会不时哆嗦着从床板上掉下来,惊醒自己。
数据赋能 努力探索“刑事犯罪一网打”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鄂苏三地警方在抓捕熊某一系列行云流水般的行动中配合得天衣无缝,这也得益于新时代中国特色“数据警务、智慧公安”的建设效能。
2008年“付某飞”因为盗窃摩托车被保安发现,持刀伤人企图逃跑,最终被张家港警方抓获。到案后他闭口不言,在再三追问下,仅交代自己叫“付某飞”,其他一概不说。因为没有报案人,“付某飞”身份信息又无法核实,最终被刑事拘留3个月后释放。办案时,民警留下了他的个人信息录入了大数据平台。
“熊某的到案,既让我们感受到全国公安一盘棋、天下刑警是一家的大局情怀,更让我们学习到了无锡市、张家港市科技警务发展的先进经验。”英山公安分管刑侦工作的副政委程钢对“数据警务、智慧公安”信心满满。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目前,熊某已被押解回英山并依法刑事拘留,等待他的必将是法律的严判。
通讯员 王维 熊潇
统筹/张彬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叶婉
编辑/董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