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建全链条垃圾分类模式 年底前将改造完成128座垃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6-04 13:59

北京青年报记者6月4日从朝阳区了解到,朝阳区今年底前改造完成128座垃圾楼,每个街乡至少一处具备分类功能垃圾楼;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7座垃圾处理设施,餐厨、建筑垃圾处理能力全市最大,当前,朝阳区形成了从前端投放,到收集转运,再到末端处理消纳全过程特的有垃圾分类、处置模式。

从源头、收集转运到末端 朝阳区建全链条垃圾分类模式

朝阳区城市管理委固废科李树茂科长介绍,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垃圾分类工作有了新的要求,其中“四分类”的方法将居民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分类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这些生活垃圾将经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四个步骤,最终去向各自的“终点站”。

微信图片_20200604135746.jpg

家中的厨余垃圾投放后,会由工作人员收集投放到分类垃圾楼,再由环卫部门使用厨余垃圾运输车运至市级生化处理设施进行堆肥再利用。可回收物由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预约上门或者固定点位回收,运输至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后按材质属性分类打包,最后运往再生资源处理设施进行循环再利用;有害垃圾由生态环境部门认定的危险废物运输企业用专用运输车辆运送至危废处理设施进行无害化处理;其他垃圾由居民投入到收集容器后,由工作人员运至分类垃圾楼或采用“桶车对接”的方式,由环卫部门使用其他垃圾运输车运至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此次活动的目的就是倡导大家自觉分类、主动投放、积极参与,让资源得到循环利用,文明生活从我开始从垃圾分类开始。

社区引入智能垃圾分类终端

在远洋天地小区,进门处摆放着两组四分类垃圾桶,每个楼单元门口还摆放着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的基础桶,不时有居民前来投递。八里庄街道城建科副科长王月晨告诉记者,与其他地区不同,在远洋天地社区除设置常规桶站外,还引入了人工智能垃圾分类终端——“大智盒子”。

微信图片_20200604135751.jpg

“它可以对居民家中日常产生的厨余垃圾、可回收物进行识别。”居民只需手机注册,每次投放垃圾前输入电话号码,投放后,机器可自动为投放垃圾称重,并根据重量进行积分,居民凭借积分可以兑换常用生活物品。除垃圾投放积分兑换功能外,“智能盒子”还具备快递存取、闲置物品寄卖等功能。截至目前,远洋天地家园社区日均分类厨余垃圾400余公斤,厨余垃圾分拣率达到8%以上,日均回收可回收物300余公斤。

年底前将改造完成128座垃圾楼  16个垃圾中转站全部建设完成

朝阳区城市管理委固废科李树茂科长介绍,全区垃圾分类指导员已经陆续上岗,引导居民从源头做好垃圾分类,同时为配合好源头垃圾分类工作,2019年底已建设完成16个垃圾中转站,2020年底还将完成128座垃圾楼升级改造工作。

微信图片_20200604135756.jpg

在朝阳区八里庄国棉一厂密闭式清洁站,该站服务范围为周边半径3公里,日产垃圾量18吨,其中厨余垃圾约3吨,其他垃圾15吨。清洁站配备了8立方其他垃圾箱两个,8立方的厨余垃圾箱一个。厨余垃圾每天清运一次,其他垃圾每天分上午、下午两次清运,两个其他垃圾箱交替使用,确保源头垃圾运来及时压缩存放和清运。该站还安装有称重设备,社区垃圾清运车辆进站后扫码,数据显示后实时上传,可以对垃圾量进行精确计量,追溯垃圾来源。其它垃圾在这里暂存后将按照要求清运至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或小武基转运站进行处理,厨余垃圾则清运至大屯转运站处理。

除垃圾楼外,垃圾及中转环节还有一个重要的设施空间就是垃圾中转站,目前朝阳区16座中转站已全部建设完成并陆续投入使用,可以用于临时存放其他垃圾,不仅减少前端垃圾清运半径,增加清运频次,还有效避开高峰期的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

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7座垃圾处理设施  餐厨、建筑垃圾处理能力全市最大

朝阳区不仅在源头多措并举,多种方式鼓励、引导辖区居民将垃圾精准分类,还超前规划,高标准建设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如今,最初单一的垃圾填埋场,逐步整合为集填埋、生化、焚烧、废弃物资源化等各种方式于一体的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这里建成了高安屯焚烧发电厂、朝阳清洁焚烧中心、高安屯餐厨垃圾处理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心、高安屯卫生填埋场、废旧物资回收中心等7座垃圾处理设施。

高安屯餐厨垃圾处理厂全面升级改造工程完成并正式运行,升级内容包括预处理系统、除臭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消防系统等,项目日处理能力达400吨。高安屯卫生填埋场库容892万立方米,设计日处理能力1000吨。2008年在全国范围内最先实现了全场膜覆盖,2011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废旧物资回收中心占地面积113亩,通过人工分拣除杂,以及高效打包设备完成再生资源的原料化工作。朝阳区首个建筑垃圾处置固定设施就在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西北侧,总占地面积约270亩,建筑垃圾年处理量可达100万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泽伟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