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故事|湖北省博物馆“封馆”战疫的50个日夜
国家文物局 2020-04-03 17:00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武汉乃至整个湖北。1月23日,武汉封城,湖北省博物馆闭馆。面对日益严峻的防疫形势,为了更好与外界隔绝,避免人员聚集引发交叉感染,保证驻馆人员的安全,1月27日,湖北省博物馆开始实施24小时全封闭管理,这一状态直到3月16日结束。50天里,75名人员吃住在馆里,对抗疫情,守卫国宝安全,不得外出。这75人被称为“国宝卫士”。在50个日夜里,他们24小时坚守岗位,看监控、巡逻、日常消毒、自我防护是他们每天必做的事。

“看不见”的工作

已经闭馆了,为什么还需要75人吃住封闭在馆里?“闭馆了,但文物仍在馆里,仍然需要人员24小时盯紧监控、每天定时巡逻,不管白天晚上,都要确保文物安好,这是最重要的。”与75名“国宝卫士”一起奋战一线的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回应道,“那么多国宝,像曾侯乙编钟,每天不看一看,不放心啊,保证文物安全,是文物人工作的根本所在。”

驻馆人员每日对馆区进行巡查

湖北省博物馆占地面积123亩,现有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藏品24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以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为代表的史前陶器,盘龙城和曾侯乙墓为代表的青铜器,春秋中期楚墓到汉墓出土的大量漆器,曾侯乙墓、郭店楚墓、望山楚墓、包山楚墓、云梦秦墓出土的大量竹简,梁庄王墓、郢靖王墓出土的藩王文物最具特色,是馆藏文物的代表。其中郧县人头骨化石、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和元代青花四爱图梅瓶被誉为湖北省博物馆的四大“镇馆之宝”。

方勤告诉记者,设备楼也要维护,确保正常运转,消防设施、供暖、水电等也需要人员的协调配合,才能正常运转。这些“看不见”的工作一刻都不能停。

从1月23日闭馆起,湖北省博物馆的“临期战时机制”微信群建立起来了,“临期战时机制”微信群由馆班子成员,以及保卫、后勤、办公室和现场保安负责人组成,“有了这个群,就方便多了,工作开始有点紧张,但一切也开始有序地进行。”方勤在他的抗疫日记里这样写道。

从1月27日开始实行的24小时封闭管理,如何在保证驻馆留守队员安全的同时,做好特殊时期的安保工作,仍是一项不小的考验。湖北省博物馆制定了严格的防疫措施,所有驻馆人员必须戴口罩;每日早餐、中餐、晚餐三次体温检测、盐水漱口及酒精消毒,并登记入册;每天安排专人定时定点消毒处理,上午下午各一次的执勤区域酒精消毒,全区域的消毒液消毒;午餐和晚餐时间段各宿舍打开门窗通风半小时,生活区域保持卫生干净,最大限度做好自我防护。

驻馆人员每日对馆区进行消毒

除此之外,驻馆安保及防护人员落实早晨交接班讲评制度,利用这段时间加强安全意识培训,加强自身防护。为确保馆产及文物安全,除4个哨楼、巡逻治安室及门岗外,增加报告厅、一道门、监控室等执勤点,每小时一次巡逻。执勤人员分组报平安,班干部每天下午4时对馆区进行一次安全巡查,值班干部不定时对各岗位巡查,确保安全。馆区内每日例行巡查,发现问题当场解决。

方勤介绍,为进一步发挥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博物馆成立了馆区值守党小组。

3月8日,是封馆第42天,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湖北省博物馆里的樱花徐徐绽放,美不胜收。方勤代表博物馆为驻馆的5名女性工作人员过了一个简单的节日。“离开家,坚守在馆里,她们更不容易。”方勤说,“节日过得很简单,但希望借助这个节日表达对她们的感谢。”

3月8日,馆区樱花盛开,五位留守的女同志和方勤(左一)与罗国萍(右一)的合影。女同志手里拿的是河北博物院捐赠的文创点心。

50天内,所有值守人员舍小家为大家,战斗在值守第一线。目前,取得了良好效果,既抗击了疫情,又确保了文物的安全。湖北省博物馆全封闭管理的50天里,也是疫情保卫战由形势严峻到形势好转的关键时期。随着疫情的缓解,湖北省博物馆的全封闭管理也解除了,但“国宝卫士”仍在抗击疫情、确保文物安全的一线毫不松劲。

兄弟援手过难关

在封馆之初,湖北省博物馆防疫物资短缺,文博系统各单位得知后,纷纷伸出援手,口罩、消毒液、酒精、食物、药品带着各地的深情厚谊源源不断地涌来,有效纾解了防疫物资短缺的困难。

国家文物局迅速发来了支援物资,包括有消毒液、口罩、清瘟胶囊等;上海博物馆支援的4000只口罩从上海启程;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的5000只口罩到了;台湾星云大师并星云文化教育公益基金会、佛光寺佛陀纪念馆、大觉寺捐赠的600只口罩到了……

在方勤的抗疫日记里,清晰地记录了点点滴滴。陕西历史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河北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文化遗产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四川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院、天津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捐赠的一笔笔物资,一份份情谊也刻在了他的心里。

陕西历史博物馆捐赠的物资

海南省博物馆捐赠的物资

在收到中国台湾佛光寺快递的600只口罩后,方勤发去感谢信:“在湖北省博物馆封馆第十一天,收到满载星云大师,以及如常馆长、妙士法师深情厚谊的慰问品,我们十分感动,深受鼓舞,这充分表明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人间有大爱,两岸一家亲!”

方勤向伸出援手的文博兄弟单位一一表达了谢意,他在日记里写道:“感激感谢全国的支援,你们让我们不孤单!”

感谢之余,湖北省博物馆也将这份爱心传递了下去。各地的支援,让湖北省博物馆的物资不再短缺,当得知武汉市一些文博单位物资奇缺时,湖北省博物馆决定将消毒水10桶、消毒片5000片等捐赠给武汉市文物系统。此后,湖北省博物馆分别向物资短缺的辛亥革命纪念馆捐赠500只口罩、3桶消毒液等,向疫情严重的黄冈捐赠消毒液2桶、口罩300只……

网上展览助力战疫

在封闭管理的50天里,为了发挥博物馆服务大众的作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精神文化生活,助力战疫,湖北省博物馆创新传播方式,积极拓展网上展览,让宅在家中的观众也能参观。

湖北省博物馆将5G智慧博物馆APP包含的线上虚拟展示内容在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及“博物馆网上展览平台”进行推介;与人民日报客户端联动,上线“奇妙漫游云逛展”专题,向社会公众提供安全便捷的线上观展服务,用户足不出户,便可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云课堂频道“云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的精品馆藏。

在采访中,方勤特别推荐了湖北省博物馆“礼乐学堂”。他介绍,“礼乐学堂”紧密依托馆藏文物资源,结合疫情防控工作,深挖文物内涵,利用“互联网+”方式,打造融文物知识、民俗文化、生肖文化、临展知识及科学防控疫情等为一体的系列线上文化大餐,引导公众居家体验2020微课堂,目前共推出37期,总浏览量逾3.2万人次。

湖北省博物馆推出“礼乐学堂”2020年微课堂

在“云观赏”系列中,湖北省博物馆闭馆期间线上导赏不打烊,推出“100万年前的郧县人”“7000多年前的太阳人石刻”“薄如蛋壳的屈家岭彩陶”等云观赏系列,将讲解音频与高清文物图片及精准的文字介绍相结合,单期最高浏览量逾万人次。

在“荆楚国宝”助力战疫中,湖北省博物馆深挖馆藏文物内涵,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工作,适时推出系列微课堂助力战疫。例如,在“秦代的疫情防控方法”微课堂中,介绍了法秦代防疫方法,三大步骤:首先发现,接着是确认,最后是隔离。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大家树立信心,听指挥、不出门、不聚餐、戴口罩。

疫情防控中,如何正确洗手至关重要。湖北省博物馆围绕古人“沃盥之礼”,借助馆藏文物曾侯乙的盘和匜讲述古人衍生出的一套洗手礼:一人执匜浇水,另一人捧盘接弃水。洗手完毕,再递上一条擦手巾,通过介绍先民用流水洗手的卫生观念引导人们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湖北省博物馆以“浴火重生的凤凰”为例,结合“凤舞九天”楚文化展厅中的虎座鸟架鼓、凤鸟双联杯等精品文物,让观众感知楚文化蕴含的筚路蓝缕、自强不息的精神,坚定众志成城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

除此之外,湖北省博物馆还推出“节日课堂”系列活动,在新春佳节、元宵节、龙抬头节、花朝节、三八妇女节、植树节到来之时,讲述传统习俗、节日由来、节气知识等,通过不打烊的线上教育活动,让人们体验不一样的节日,丰富人们的居家生活。

来源:国家文物局

编辑/韩世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