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疫情持续向好,宅了许久的朋友开始在春暖花开时节,带着口罩,开上爱车,出去玩耍。但是对于沉寂了许久的车辆来说,长时间停放后需要先进行保养和维护。这时就会有“老司机”自己动手,更换机油等。大家往往会通过机油标尺、机油口盖的变化,来判断车辆是否存在机油增多和乳化等现象。
这不,最近有关机油增多和乳化的话题,就在网上引发了较多关注与讨论。很多车主在看到机油增多和乳化现象后,会感到担忧和焦虑。实际上,在惊慌之前,我们不妨静下心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机油增和乳化吗?又是由什么引起了这类现象?以及有没有合理的规避方法。今天就来科普一下吧。
为什么机油增多?
关注汽车资讯的人可能都知道,机油增多一直都是缸内直喷发动机的通病,一般出现在发动机冷启动工作时,而且受到低温外部环境影响因素较大。近年来不少品牌车型都遇到过这种问题。
机油增多的成分一般有两个来源,通俗的说就是蒸汽和汽油。从设计角度而言,发动机在设计时,已经在活塞上通过活塞环最大程度避免燃烧室和曲轴箱之间产生物质关联,但不可避免的是,发动机工作时,仍会有部分可燃混合气和燃烧产物,通过活塞环间隙进入到曲轴箱,这是机油增多的一个重要成因。
活塞分隔燃烧室与曲轴箱 但不可避免部分窜气进入
而这部分可燃混合气和燃烧产物,大都是高温气体,包括废气、水汽、不充分燃烧的油气等。所以,当这些高温气体通过活塞环间隙,进入到曲轴箱后,尤其是在冷机状态下,由于曲轴箱与燃烧室存在温度差,高温气体就会出现部分凝结,产生附着。此外,发动机在低温下运行时,还会有部分液态的燃油直接漏入曲轴箱内,并与机油混合。也就出现了大家所说的机油增多。
的确,对于机油来说,进入曲轴箱内的高温气体凝结或者液态燃油,都是多余的成分,长时间的和机油在曲轴箱内混合,必然会导致机油加速变质以及机件的腐蚀。但是,这种机油增多的现象并非“无法挽回”,只要把曲轴箱窜气对外排除,或让多余的气体燃烧掉就好。
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的结构原理
不过,从环保与经济性的角度考虑,直接排放窜气会导致大气污染,产生燃油浪费。因此,汽车的发动机上都配备了强制式曲轴箱通风系统。这套系统可以通过发动机运转时的真空效应,把曲轴箱多余的窜气再度引入到进气道,然后进入到燃烧室内二次燃烧。让多余的气体通过 PCV (曲轴箱强制通风)再次进入气缸内被燃烧掉,机油量也会随之回复到原来的水平。
所以,如果上述机油增多的情况,没有出现机油报警故障灯亮起,也不影响车辆正常使用,就无需过于担心,它并不意味着车辆存在故障或缺陷,更不会涉及品质问题。
什么是机油乳化?
机油增多往往会伴随发动机机油口盖出现乳化的现象,那么机油乳化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谈机油乳化之前,先科普一下乳化的概念。乳化是由两种不相溶的液体经过强烈的搅拌后形成乳状液的过程,乳化的程度与温度、搅拌的速度有直接关系。机油乳化则是机油变成了乳状液体,出现了乳黄色和乳白色的现象。先说明一点,机油乳化是一种常见现象,尤其是每到冬季气温较低的时候许多北方地区的机油都会出现乳化的问题。
乳化现象:左侧为正常机油,右侧为乳化机油
值得注意的是,发动机机油加注盖内侧十字结上面的乳化,又与发动机缸体内机油乳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曾对媒体表示,“机油口盖发生乳化的情况并不能完全称之为机油乳化,机油口盖发生乳化也不会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不能仅通过机油气味、机油口盖有乳化现象来判定发动机机油出现乳化或增多。”
据了解,在机油加注盖内侧等部位的乳化现象,是由于发动机反复的在无法充分暖机的状态下使用时,发动机内少量的结露水不能蒸发,且混入到发动机机油里,就会出现局部白色乳化“现象”。通俗来讲,发动机在水温80度以下或者气温10度以下,再或者短时间一般是30分钟,低速短距离行驶时,发动机没有准备充分,一直反复使用,导致空气水分难以蒸发,发动机里的空气就在低温状态下凝结成水,之后附着在发动机、缸壁以及盖子上面。
发动机机油温度示例
当汽油发动机能够充分运转,或车辆中高速行驶后,发动机充分暖机,随着发动机机油温度的上升,混入到发动机机油中的少量水分蒸发后,乳化现象就会消失,这属于正常现象。
而混动车型出现乳化的原因,与其发动机的工作时间较少有关。混动车型在低于一定速度和距离的时候,基本都是电机在工作;在高速上,发动机的介入会多一些。也正是混动车型的汽油发动机间歇性工作,在未充分暖机之前就停止的时候,在机油加注盖内内侧结露的水分不能完全挥发,出现局部白色乳化现象。实际上,发动机经过连续工作,发动机机油温度上升后,这种现象就会消失,这也属于正常现象。
乳化现象也是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一般现象,不会影响发动机机油的润滑性能,也不会对发动机的性能造成影响。
怎么规避机油增多和乳化?
机油对于维持汽车发动机正常运行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保持汽车发动机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然部分机油增多以及乳化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正常现象,那么在用车过程中,如何规避这类现象的产生,就更值得进一步探讨了。
事实上,机油增多以及机油乳化的出现,与天气有关,更与个人的驾驶习惯有关。出现机油增多的朋友不妨回忆一下,是否存在长期短途驾驶,是否驾驶时间较短,是否0热车。尤其是这次疫情,让大家在家中宅了两个多月,不少车辆的行驶频次大幅降低,行驶距离也相对变短,都会导致发动机无法达到最佳工作温度,水分就会跟机油形成混合物,附着在发动机机油加注盖上。
保持良好驾驶习惯 热车让发动机保持最佳的状态
混动车型的车主,还会面临短途暴力驾驶的问题。解释一下,就是短途暴力驾驶会产生“湿壁现象”,虽然A25B机器本身是混合喷射,但是由于THS-II是转速耦合,所以在全扭矩输出的时候,转速会直线上升,发动机载荷变大,这种工况下是直喷,依然会出现湿壁现象。所以,混动车型想热车的话,最快速方法应该是打开空调。热机完成后,油底壳内的汽油会通过PCV(曲轴强制通风阀)排出,由于汽油易挥发,活塞气环,油环没有100%的效率,随着气缸壁上的油越来越多,会渗进油底壳。
所以,大家的驾驶习惯很重要,平时多注意热车启动,匀速行驶,尽量避免急加速和急刹车等,都有利于缓解机油增多和乳化现象。
保持良好驾驶习惯 尽量避免急加速和急刹车
除此以外,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对及时发现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地面平整度,机油温度(温度越高,机油膨胀率越大)等因素都会对测量产生影响,因此在对机油量进行确认时,应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此基础上,还应确保车辆停在平稳的路面上,提高油位检测的准确度。
需要注意的是,测量需要在发动机熄火 5-10 分钟之后,确保发动机冷却下来,也让停留在发动机上部的机油充分流入油底壳,再进行。测量时,需要先取出机油尺擦净,再重新插入尺孔中,静等几秒取出,观察机油尺上油痕位置。
通过机油尺查看机油位置
最后想说,机油增多并不是几款车的“专利”,而是车辆在特定的工况和使用条件下所有汽车都会出现的常态。机油乳化也可能是“并不能完全称之为机油乳化的机油口盖发生乳化”现象,不会对发动机的性能造成影响。所以,大家遇到这类问题时不要惊慌,更不要过度担忧。我们可要找专业人士咨询,或者与4S店以及厂家进行沟通,并寻找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文/温冲
编辑/温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