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长江“采砂之患” 保护与利用两难困局如何破解
新华每日电讯 2019-08-09 16:19

粗大的吸砂铁管钻入江底,将砂石尽吸囊中,肆意破坏长江生态环境,威胁航运和防洪安全……2016年以来,随着非法采砂入刑和“长江大保护”渐趋深入,一批盘踞长江多年的“砂耗子”被绳之以法。仅长江航运公安机关就破获案件3000多起,形成了强大震慑,有力保护了长江母亲河的生态环境。

然而,旧的问题还未根除,新的烦恼接踵而至:沿江砂石稀缺,价格暴涨,使非法采砂反弹压力巨大,继而引发毁林开山、支流和海洋采砂兴起,江船入海,海砂入市,运输市场不景气,廉政风险增加。

相关干部和业内人士呼吁,国家层面应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指导,相关地方和部门形成管理合力,在严防非法采砂反弹、堵住“旁门”的同时,科学有序勇开“正门”,分类施策、系统治疗,从根本上解决长江非法采砂这一生态痼疾。

干线成规模,非法采砂基本绝迹

鄱阳湖200余年的沉砂量被采挖殆尽,洞庭湖口曾经“几百条船一起冲关”,巴河非法采砂曾危及京九铁路桥,长江禁采区年年打击年年挖……多年来,相关地方和部门屡次强力整治长江非法采砂,但由于利润丰厚、利益纠葛、违法成本过低等原因,非法采砂屡打屡犯甚至越打越多,成为水上“不死血吸虫”。

2016年以来,“长江大保护”逐渐深入人心,当年底“两高”司法解释正式将非法采砂入刑,有力震慑了长江非法采砂违法犯罪,一大批盘踞长江多年的违法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

近期,湖北鄂州警方根据群众举报线索,一举打掉两个长江主汛期顶风作案的非法采砂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我们采砂是订单式采砂,先联系好买家,再叫采砂船出来采砂,边采边装船,然后直接收钱。”采砂分子王某说。经查,6月25日一晚,王某等人在长江非法采砂2200余吨,获利66000余元。

长江航运公安局局长朱俊说,他们对长江非法采砂和涉黑涉恶违法犯罪“零容忍”,今年初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打击长江流域黑恶势力非法采砂专项行动,半年破获案件1178起。2016年至2018年,长航公安机关破获案件2078起,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506名。

近期,《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在长江武汉段、荆州段、南京段等地走访,昔日随处可见的采砂船难觅踪迹,甚至运砂船也少之又少。洞庭湖曾是非法采砂重灾区,位于洞庭湖口的长江湘鄂边界水域上千艘非法采、运砂船往来穿梭的“盛况”持续多年。而今记者船行10多公里,采砂船没了踪影,只偶尔有一两艘运砂船驶过……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河道采砂管理局规划处处长刘前隆说,2016年后,安徽、江西等省再没有进行采砂许可。在有关部门和沿江省市持续高压严打之下,长江干流成规模的非法采砂违法犯罪活动已基本绝迹。

暴利驱使反弹压力巨大

由于沿江建筑市场对砂石的需求旺盛,一些不法分子在暴利驱使下,仍然铤而走险偷采江砂。记者曾两次深夜跟随执法人员在长江武汉段打击非法采砂,均发现装着隐形泵的改装船,借着夜色在长江偷采;一发现执法人员,他们就匆忙收起设备,冲滩上岸逃窜;一名不法分子眼看无处可逃,竟连忙将手机扔到江里,企图毁灭证据。

多位执法人员告诉记者,成规模的非法采砂活动在长江干线基本没有了,但非法采砂小型化、隐秘化、流窜作案的特点越来越明显,且反侦察能力越来越强。“不法分子作案时会派人在江面‘游弋’,甚至专人盯着执法部门的巡逻艇,我们办案经常会扑空。”

长航公安局武汉分局副局长韩继松说,现在不法分子都很狡猾,砂船上大多是打工的,老板都躲在后面;费力查到了老板,法院顶多判个三四年。“好不容易抓了现行,却只能切割船上的非法采砂机具,船只看管成了‘烫手山芋’,这样的被查概率、处罚力度与动辄一晚上10多万元的采砂收入相比,违法成本很低。”

长航公安局黄石分局局长刘晶洲介绍,4年前局里查扣了两艘大型非法采砂船“吸砂王”,价值上亿元,由于法律程序很漫长,船只看管成了大问题。“不仅每年要花数万元看着,一到汛期,我就提心吊胆,一旦出现意外,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一方面不法分子蠢蠢欲动,一方面执法人员掣肘多多、力量分散、能力不足。长江干线执法力量分散在交通、水利、农业、生态环境、公安等部门,多部门协作渐成常态,但执法力量良莠不齐、合力不足。

记者曾跟随执法机关到一江段抓捕非法采砂船,执法船费力靠上采砂船,却因没有专业工具迟迟无法登船,只能眼睁睁看着不法分子逃之夭夭。

长江干线偷采江砂打而不绝的同时,非法采砂正向长江支流和海洋蔓延扩散,一些不法分子在暴利驱使下,甚至不惜毁林开山采砂。7月29日晚,湖北省红安县森林公安局对杏花乡花园村青翻龙湾博侍洼等多处非法毁林开采山砂窝点进行突击行动,现场扣押1台正在作业的挖掘机和1辆载满山砂的货车,并控制4名违法嫌疑人。

同时,大量江船入海、海砂进江,也给航运安全带来巨大挑战。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各级海事部门查处内河船涉海运输船舶2000多艘次,其中大多数是涉砂船舶,涉砂船舶事故造成124人死亡失踪,同比大增121%。

疏堵失衡引发多重负面效应

砂石对于建筑市场是刚需,对非法采砂一味严打,缺乏有效的疏导措施,引发了沿江砂石稀缺、价格暴涨,机制砂、海砂入市损害建筑质量,运输市场不景气,廉政风险增加等问题,影响整治效果巩固和基础设施建设。

担心混凝土供不上,中交一航局二公司湖北金控大厦工程材料科长汪杰每周都要到商砼站跑一趟。他说,现在商砼站库存严重不足,每家基本处在满库存的1/3左右,今年三四月份间有4次断供;零星买的砂价格三天一变,很难控制成本;混凝土的价格从年初到现在每立方米上涨了三四十元。

湖北省发改委负责人表示,当地正面临“砂石荒”,对项目建设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5月末,沙子、碎石、C30混凝土价格同比分别增长47.6%、6.2%、15.1%,且供不应求。黄砂每吨从两年前的三四十元疯涨至一两百元。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湖北境内的不少高铁、机场、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都曾发生过因砂石断供导致工程停工的情况。湖北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反映,截至5月份,湖北26个在建高速公路碎石、黄砂缺口高达3700万吨,增加成本约50亿元,工期延迟15%。

除了担心混凝土供应不上,不少工程建筑专业人士也担心砂石质量下降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多个建筑工地项目经理透露,现在市场上砂的含泥量较以往高1%以上,质量明显下降了。

记者在湖北、江西等地的商砼站走访发现,由于天然砂稀缺,机制砂已大量进入商砼站,与天然砂混合使用。目前,海砂大量进入沿海建筑市场,有的甚至到了武汉等内地城市。

在长江中游,砂石曾是港口航运市场的主要货源。而今由于砂源紧张,散货运输市场需求不振,本就不太景气的长江航运市场雪上加霜。

武汉市汉阳砂石集并中心负责人王志说,他们去年6月开业至今,没看到过一张“四联单”,因为根本没有合法砂源;甚至几乎没有运输江砂的船来过,只有机制砂和石子装卸。码头有年400万吨的吞吐能力,现在只有100万吨左右的量,只能勉力维持。

河南驻马店籍干散货船“瑞泰长旺”轮船主郜国鑫反映,由于被整治得厉害,从中游下水的主要货源砂石很少了,很多船只能放空下水,一些身背贷款、压力巨大的河南船铤而走险,组成船队从长江一路开到大海,寻找海砂进江的货源。

此外,由于非法采砂利润可观,一些不法分子百般拉拢、围猎国家公职人员,致使相关地方和部门廉政风险大增。一位基层派出所副所长告诉记者,曾有非法采砂船主以10%的干股诱其充当保护伞,被严词拒绝。“保守估计,那艘船10%的干股一年可收入百万元以上,我每月工资只有几千元,诱惑非常大。”而抓获非法采砂船后,各种打招呼说情的早已司空见惯。

仅2017年,湖南岳阳市就有716名国家公职人员或其近亲属、特定关系人报告了参与涉砂经营的情况,有405人主动退出砂石经营。

黄石市公安局副局长江智开感叹,办理案件面临的干扰和压力前所未有。他们曾和长航公安协作侦破了一起大案,随后的三四年间不法分子纠集数百名群众四处联名上访、诬告,找各种关系打招呼说情不断;甚至还有地方政府借维稳之名,屡次跨省到黄石施加压力,办案人员不堪其扰、压力很大。

系统思维破解“两难”困局

有关干部和业内人士认为,破解长江砂石资源保护与利用“两难”困局,要打出一套组合拳,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指导,坚决堵住应该堵的口子,严防长江非法采砂反弹;在科学论证、合理规划的基础上有序提供合法采砂渠道,勇开“后门”;同时加快研究替代材料。

刘前隆说,去年从长江宜昌段往下的砂只有四五百万方,只有2003年以前的7%左右,长江中下游干流河段已基本无砂可采。他认为,长江中下游干流采砂管理应以控制为主,逐步实现全年禁采。专家认为,在这些区域要严防非法采砂反弹,以《长江保护法》立法为契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违法成本。

“防止非法采砂反弹,要加强‘源头控制’,落实采运管理‘四联单’制度。”长江海事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要有效管控“三无”涉砂船,加强对造船厂的监管,严控新建和改建采砂船。要加强部门和区域间沟通联络,完善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衔接机制,重点建立和完善涉砂船舶管理、涉砂行为查处结果通报、案件移交等相关机制;要严格落实问责机制,结合扫黑除恶专项行动,重拳打击非法采砂背后的保护伞。

堵住应该堵的口子的同时,必须科学有序开“正门”,为市场提供合法砂源。长江委副总工程师胡维忠建议,总结疏浚砂综合利用试点经验,并加快研究推广;可研究利用三峡水库清淤砂,研究增加长江上游采砂量的可行性;完善支流、湖泊的采砂规划,长江流域采砂形成“一盘棋”格局,进一步细化到每一个省、每一个江段、每一条支流,实现流域统筹管理。

“只要落实科学规划的整治方案,疏浚河道对大家都有利,既供水、又防洪,砂石资源还得到利用。”胡维忠说,“荆南四河河道是逐步淤塞形成的,洞庭湖多年平均淤砂量达到了1亿吨,这些砂源都应该合理有序利用。”

文/记者 王贤

编辑/董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