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厨师,但是真心尊重大自然馈赠的一蔬一果。不是摄影师,那些有趣的地方永远在心里,而不是镜头之中。不是旅行家,只在适合的时间和地点,以适合的方式去感受世界。”生活与味道,设计与旅途,从来都是相映相惜。
最近,热爱北京并生活在北京的德国人霍一德(Holger Patitz)出了本新书,《味道的追随者》,在他的笔下,人生正如同一场妙旅,惜食哲学、时令佳肴、记忆体验,串联起生活日常。在北京头条的分享中,那些令人记忆深刻的日子与味道将会一一走进你的生活。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精彩动人的旅途故事,食髓知味,你会爱上哪一种?
今日味:再回伦敦——炸鱼配烤蔬菜(以下选自《味道的追随者》,作者:霍一德Holger Patitz )
我的朋友洛丽塔曾经这样形容伦敦,在欧洲只有一个地方能被称为城市,那就是——伦敦。伦敦是要一点点去走近,一点点去揭开迷雾掩盖的生机与活力。
我对伦敦的感觉是伦敦如同一位优雅的女士,或许不再年轻,或许不是最靓丽的,但骨子里散发出的味道却是别人学不来的。
距离上一次拜访伦敦已经十年了,或许伦敦没有太多的改变但我的心态和生活状态已不同,看待伦敦的角度自然也在发生变化。伦敦很适合走路,东伦敦就是纽约的布鲁克林,柏林的米特区的哈克市场(Hackescher Msrket),也许有点儿破落,但驳杂、多元、有趣。
这里似乎是全球创意阶层的聚集地。红庙(Redchurch Street), 一条小马路上挤满了小众独立品牌,前店后厂的巧克力品牌,脑洞大开的工具店,英国范儿的男装到身体护理的精油,每一家都精致又充满个性,每一家都值得细细探访。
走累了,就去个咖啡会客厅坐坐, 整个空间融合了水果摊,咖啡厅,餐厅,酒吧,书店,创意杂货,理发店,居然地下室还有个艺术影院,所有的气味和氛围都那么舒服没有一丝违和感。伦敦就是有这样的本事,随便的创意就这样一折腾,水准就是惊艳级别的。整个空间里融合了多种元素和色调,家具配饰也都是旧物再利用,你只会觉得原本就应该是这个调性。
我的对面坐了一对年长的夫妇,衣着很有点艺术家的气质,吸引我的是他手里的相机。我最近正痴迷于小巧的定焦镜头相机。我冒昧的询问:“请问您这款功能如何?”
“我还无法回答你,这是“徕卡”委托我试用的新产品,我是个摄影师“。
我想人家只是客气和谦虚,我想“徕卡”绝不会随便找个摄影师去试用新产品。
为了掩饰我的惊讶更为了我的好奇心,我提出是否可以看看他们拍的照片。夫妇两人很友好地给我展示了他们的作品,当谈论到照片时他们才逐渐放松下来,话题也丰富起来。这样的一段偶遇也成了我此次伦敦之行的美好片段。
周末的诺丁山路是我每次去伦敦都要再次拜访的地方,嘈杂又熙攘,可味道和色彩是与伦敦其他地区不同的,是个更有烟火气的区域。每扇小门涂成红色,蓝色,紫色,黄色……各色人种聚集,市场上商品也来自世界各地而又独具风情。最有名气的当属诺丁山的美食书店,不仅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食谱和美食文化书,如果你幸运的话还会遇到大厨的“试吃”(Test Kitchen),随机品尝到全球的美食。
伦敦是个包容的城市,这一点在美食上就得到充分的体现。我最喜欢的地方是个自1756年就存在的伯勒市场(Borough Market)。无论是世界各地特色小吃,还是地道香料佳酿,都可以在此处看见它们的身影。当然新鲜的瓜果蔬菜、海鲜肉类也占据了1/3的空间,独特的美食主题的餐具也让你眼花缭乱。
伦敦人的幽默也体现在美食态度上: 一家肉铺的老板用一句极其浪漫的语言勾住你的脚步——我对你的爱就是让你吃到最好吃的肉”(Nothing says I love you, like a nice bit of meat)。
两个卖汉堡的摊位,一家写着“2016 街头最好吃的汉堡”, 而另一家奇妙的回应“此市场内最好吃的汉堡”。
离市场不远就是伦敦的新地标建筑物——碎片大厦(The Shape),站在69层可以鸟瞰伦敦全城的风景。我更愿意去31层的酒吧放松一下,随便喝一杯什么,看着伦敦桥发发呆。
伦敦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无论世界怎样变化,她依然保有她的经典,她的味道,但每一次又总能让你有一点点的惊喜。
今天晚餐目标很明确,英国的国菜——炸鱼,但我要做一道改良版的炸鱼配烤蔬菜。
食材:鳕鱼,盐,胡椒,啤酒,面粉。
步骤:
1.准备好鳕鱼,在一个大碗中加盐,胡椒,面粉慢慢倒入水混合调制成面糊,也可以加入一些啤酒使之更加泡发。
2.将鱼块放入面糊中,确保鱼块都完全被面糊包裹。
3.热锅,油热后将鱼块放入平底锅中。鱼块一面炸至蓬松并变成金黄色后,翻面重复以上步骤。每面大概需要2-3分钟,出锅后放置厨房纸上吸油。
编辑/大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