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好书推荐」宿杨:读懂“十五五”,解振华、林毅夫、朱民、王昌林、刘世锦等名家深入剖析“中国何以实现现代化” 读《学思平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置身全球秩序深度重构的百年变局,传统西方现代化模式在应对发展不平衡、生态危机、文明冲突等全球性挑战方面日益凸显其局限性,催生了“大国如何善治”的世界之问。
在这一时代命题的深层追问与宏大实践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正以其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等核心特征,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征程。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献策十五五规划,由解振华、林毅夫、朱民、王昌林、刘世锦等各领域顶尖学者与实践者联袂著述,长安街读书会、张斗伟主编的《学思平治——名家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一书,以其宏阔的理论视野和严谨的政策分析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与世界意义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解析。本书不仅是对中国自身发展道路的深度审视,更在字里行间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富有洞见的“中国答卷”。
何为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传统现代化理论的线性叙事和西方中心主义窠臼,中国式现代化是根植于中华文明深厚底蕴、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自主探索。本书“特征篇”以各领域名家的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有别于其他现代化模式的五大显著特征,并将其提升至本质要求的高度。该五大特征共同勾勒出区别于西方路径且更具整体性与可持续性的现代化图景:直面超大规模人口带来的独有挑战,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彰显社会主义本质,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水平同步跃升;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发展始终,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摒弃传统大国崛起的霸权逻辑,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五大特征相互关联、内在统一,共同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标识和实践逻辑,也为全球多元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范式参照。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内涵和鲜明特征,一个更深层次的追问是:中国何以实现现代化?本书的“改革篇”、“发展篇”和“保证篇”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揭示其赖以实现的深层动力、实践路径和根本制度保障。
其一,在于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所构建的制度动力与创新引领所激发的发展潜能。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基石与核心动能,其通过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一系列制度创新,极大程度地释放了经济内生动力与社会创造活力。与此同时,创新已然跃升为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战略支点。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迭代完善,到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克难的战略性投入,再到“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提出与系统培育,无不昭示着中国正实现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型,从而在全球科技竞争的白热化态势中达成更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此外,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包括高层次人才的战略性引进以及教育科技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深彻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源源不断且日益优质的人力资本支撑,有力保障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优势。
其二,在于协调发展理念的全面贯彻与系统观念的内在驱动共同构成的独特实践路径。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以往或某些发展模式中要素驱动的单一性与部门分割的片面性,坚定秉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协同推进方略,有效规避了现代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结构性失衡或顾此失彼的陷阱,有效维护了发展的整体性与内生可持续性。在政治建设维度,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创新实践,通过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邀请公民旁听听证会、拓展网络问政渠道等多元形式,有效确保了公共决策的广泛参与性、科学性与实效性。在社会建设层面,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水平,并持续回应教育、医疗、养老等关键民生诉求,彰显了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旨归。值得强调的是,本书深刻阐释了高水平安全作为高质量发展之根本前提、发展作为安全之坚实保障的辩证统一关系。此外,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不仅为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转型与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更指向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质态。
其三,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所构筑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和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其得以顺利推进并最终实现的根本政治保证。正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方使中国能够进行长期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顶层设计和高效执行,从而具备了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强大制度韧性与独特治理能力。此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化,特别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仅持续确保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更有效维护了政治生态的清明与高效运行。由此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坚实而稳定的制度基础与廉洁环境,从根本上保障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正确航向。
回归“大国如何善治”这一深刻的世界之问,中国式现代化所展现出的强大国家治理能力与独特制度优势,无疑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中国经验与理论贡献。具体而言,“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高度结合令中国经济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亦能精准平衡效率与公平,并高效应对各类经济波动与结构性转型挑战。此外,中国在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长期战略规划与政策执行层面的显著体制韧性,为当前全球多边治理体系所面临的效能赤字提供了富有启示意义的实践范本和优化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我国在新征程上行稳致远的关键支撑,更需于制度成熟定型中完成自身的范式革命以应对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学思平治——名家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部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的重要著作,通过系统回答“何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何以实现现代化”两个核心问题,不仅为国际学界理解“中国之治”提供了宝贵的文本依据,也为那些寻求独立发展道路、致力于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国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范式。
【本文选自长安街读书会干部学习核心来源期刊:《中国财政》2025年第17期 宿杨:长安街读书会博士团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