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电首部原创音乐剧《江姐》回归 青春演绎传承经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10 16:22

11月8日、9日,北京电影学院出品的首部原创音乐剧《江姐》在北京艺术中心上演。作为国家大剧院第十八届“春华秋实"全国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剧目,这部承载半个多世纪红色记忆的作品,完成了从空政文工团到高校讲台的跨时代传承,展现北京电影学院学子们的艺术风采。

作为中国原创民族艺术的丰碑,歌剧《江姐》的传承脉络清晰而厚重。上世纪60年代初,原空政文工团根据小说《红岩》改编创作歌剧《江姐》,阎肃担任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1964年首演即引发轰动。半个多世纪以来,《红梅赞》《绣红旗》等经典唱段浸润几代人心田,该剧历经五次传承,诞生了五代“江姐”演绎者,成为中国歌剧史上的经典。 

WechatIMG5799.jpg

如今,这把传承的火炬传到了北京电影学院。作为第五代“江姐”饰演者,歌唱家王莉转业入校成为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音乐剧教研室主任,随即组织各界艺术家在原有剧目的基础上重新创作改编推出音乐剧《江姐》。2022年9月在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千人剧场举行首演,之后在中央歌剧院、重庆大剧院等地展开全国巡演,已累计演出35场。该剧荣获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专项资助。

WechatIMG5801.jpg

相较于传统版本,北电音乐剧《江姐》实现了经典与青春的完美交融。剧组在保留“江姐狱中斗争”核心叙事的基础上,创新采用“聚焦人性”的表达视角,细腻展现江姐作为革命者与普通人的双重特质,让红色精神脱离符号化诠释。音乐上采用流行、古典与民歌相融合的风格,舞台则以“升降牢笼”意象构建沉浸式空间,“绣红旗”等经典场景在光影技术加持下更具感染力。这种创新既保留了原作的精神内核,又以当代青年能共情的方式,让红岩精神完成现代性传递。 

“从空政文工团的专业舞台到北电的教学剧场,变的是演出场景和音乐风格,不变的是精神内核。”该剧总导演王莉坦言。在排练现场,她常给学生们讲述原空政文工团前辈们“带着信仰排戏”的往事:老艺术家为还原狱中场景,主动体验封闭环境;为唱好一句台词,反复打磨数十遍。这种艺术坚守潜移默化影响着年轻学子。 

WechatIMG5800.jpg

该剧最鲜明的特色,是打通了“教室到舞台”的人才培养通道。作为北电表演学院“以实战促成长”的教育理念的实践载体,《江姐》创排汇聚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等多学科力量,形成“教学-研究-实践”完整链条。此前两轮演出中,已有200余名学生通过参演、幕后制作等方式获得实战锻炼。此次毕业大戏更实现“全员上阵”,主演均为应届毕业生,专业教师全程跟进指导。  

在王莉看来,这种模式本质上是“延长演员艺术生命”的探索,“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接触顶级舞台实践,既能提前完成从学生到演员的身份过渡,更能在艺术黄金期打下坚实基础。”而教学过程中的双向成长同样动人,面对00后学生的质疑精神,王莉坦言自己也在学习,“要和他们产生情感连接,既共情又要专业引领,这种互动让我的艺术认知也不断刷新。”

从空政文工团的舞台经典到高校的育人实践,音乐剧《江姐》的传承超越了艺术本身。它不仅让红岩精神在青春演绎中焕发新生,更探索出红色文化传承与艺术人才培养的融合路径。王莉表示,“每一代‘江姐’都有自己的时代注脚,而我们的使命,是让红岩精神在讲台与舞台上永远绽放。”

摄影/郭幸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编辑/周超

相关阅读
意大利音乐剧《神曲》北京站演绎但丁经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01
现场乐队+专业团队打造 国交附属少年音乐剧团首部原创音乐剧首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18
毕业大戏《茉莉花》首演 北电首届音乐剧班重塑经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6-06
纪念歌剧《江姐》公演60周年 第五代江姐王莉放歌羊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01
影剧联动打造时代IP 音乐剧《消失的她》发布12首唱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4
“红梅赞”唱响唐山 歌剧《江姐》传承红色经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6
全总文工团原创首部工业题材音乐剧 《逐梦》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9
北京电影学院首部音乐剧《江姐》亮相“桃李杯”音乐剧展演
中国新闻网 2023-12-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