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眼》座谈会举行 书写抗战故事是中国作家的使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14 09:24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一部以福建沿海抗日斗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鹰眼》引发关注。8月12日,由作家出版社、福建省文联、福建省作协、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漳州市委宣传部、漳州市文联联合主办,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海峡文艺出版社、漳州市作协协办的“长篇小说《鹰眼》座谈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这部作品展开了一场关于历史叙事、文学创作与精神传承的深度对话,共同缅怀和致敬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

小说《鹰眼》讲述在1944年3月,一艘日军运输船在东南沿海的蝶岛海域被炸沉。日军费尽心机企图摧毁蝶岛观音山雷达站。为保护雷达站,切断日军海上交通线,中共地下党和日本特工展开惊心动魄的博弈,经过殊死较量,除掉了“虎鲨”“毒刺”和“暗礁”,粉碎了敌人的“C日行动”“D计划”。潜伏在敌营的“鹰眼”以非凡的胆略完成了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壮烈牺牲在抗战胜利前夜。作者吴玉辉著有长篇小说《援疆干部》《平安扣》《守护》等,其中《援疆干部》《谷文昌》先后获中宣部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奖。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表示,书写抗战故事是时代的召唤,是中国作家的神圣使命。《鹰眼》视角独特,故事性强,以现实与历史的对话实现了对战争与历史的反思,人物塑造也有特色。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认为这部作品在很好的节点推出,体现了作家在重要的历史关头、重大时间节点上的责任意识。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著名作家柳建伟认为,《鹰眼》题材重大,背景宏阔,突出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战作用,主线清晰,人物塑造鲜明,语言干净、准确、简洁,建议小说中可以多用一些真实地名,增强历史厚重感和真实的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认为,《鹰眼》填补了福建抗战题材的空白,在描写敌我双方斗争时,把重心放在了写人上,注重写人、写人物形象,作品具有较强的故事性、紧张的情节以及引人的戏剧性。中国作协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梁鸿鹰认为,小说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概括的历史内容非常广阔,叙事上采用双线并行的方式,情节设计巧妙,体现了中华美学的精神,方言和民俗的融入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生活、地域文化特色的热爱和熟悉。

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认为,小说具有时代性、在地性,注重故事的精彩好看,鲜明写出了地域的特点,是海洋特色或者是海岛特色,是一部有海味的小说。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认为,《鹰眼》中地方风土人情对情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解决了故事中关键性的情节冲突。小说在谍战题材上进行了创新,将小事件与大历史背景相结合,提升了谍战小说的思想深度和文学价值。同时,小说避免了孤胆英雄的设定,展现了群像的魅力。

座谈会上,作者吴玉辉分享了创作《鹰眼》背后的故事。他表示,这部作品灵感来源于自己家乡的抗战历史,他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铭记那些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贡献的英雄们。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嘉
编辑/刘忠禹

相关阅读
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国作家馆”开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6-19
“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 《天下良田》作品研讨会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6-13
湖湘巨变中的洞庭长歌 作家余红推出长篇小说《洞庭人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5-20
48位网络作家“回家” 相聚北京赴文学之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3-24
抗日题材作品《蘸火记》融市井烟火与民族大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3-23
房伟《石头城》小说上市 还原真实历史下平凡人的抗争与尊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4
作家房伟推出新作《石头城》,这部长篇小说让历史具有“疼痛感”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9-23
抗战题材献礼剧《我是中国人》10月开机 王小康执导再现“黔南事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