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珍稀动植物构成直接威胁 云南大山包保护区:严禁烧烤野炊露营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12 14:19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消息,近日,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护时发现,大量食品包装袋、竹签、饮料瓶、纸巾、甚至未燃尽的炭火等垃圾被随意丢弃在草甸上,大山包保护区违规烧烤、露营、乱扔垃圾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垃圾随风飘散,污染水源和土壤,破坏栖息地环境,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等珍稀动植物构成直接威胁。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全球最重要的越冬栖息地之一,其核心——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极其珍贵且极度脆弱。这片高原湿地,是黑颈鹤越冬期间休憩、觅食、补充能量的家园,草甸植被一旦被破坏,恢复期漫长,直接影响鹤群或其他珍稀生物的生存。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表示,《云南省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禁止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禁止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实验区内严禁开设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参观、旅游项目。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提醒,大山包保护区内严格禁止烧烤、野炊、露营、违规经营等行为。经批准进入保护区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护区条例相关规定。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表示,大山包的草甸是黑颈鹤的餐桌,更是生态平衡的基石,对一切破坏草甸生态的行为要坚决说“不”,共同努力守护好大山包每一寸草甸的生机,确保黑颈鹤如约而归。

官方资料显示,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3150公顷亚高山湿地,是2005年国际湿地公约局批准的中国第三批9块“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它集水域、沼泽、草甸为一体,是我国湿地的独特类型,也是长江水系的重要生态屏障。以国家I级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为主要保护对象。该湿地属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其为世界上约1/6的黑颈鹤种群提供了良好生境,是云贵高原最重要的黑颈鹤越冬栖息地。大山包保护区动物有10目28科68种,其中鱼类2目3科5种,两栖类1目3科3种,爬行动物1目2科3种,鸟类14目18科47种,哺乳动物3目4科10种。主要保护对象黑颈鹤是中国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是15种鹤类中唯一生活在高原的珍稀濒危鹤类。1994年,被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列为易危(V)物种,1995年列为濒危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附录I级,199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收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属全球性易危物种,种群数量稀少。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铁柱
编辑/刘忠禹
校对/罗晶

相关阅读
视窗|越冬黑颈鹤再聚云南会泽
新华社 2024-12-16
候鸟迁徙高峰期 越冬有“秘籍”!智慧系统保驾护航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1-22
美图 |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沐雪起舞
新华社 2024-01-04
云南获救黑颈鹤“回家”
央视新闻 2023-11-26
云南大山包首批黑颈鹤飞抵越冬
央视新闻 2023-11-06
云南为“鸟类大熊猫”黑颈鹤北迁护航
新华社 2023-04-04
图片故事|高原的守望 黑颈鹤吟唱的地方
新华社 2022-12-14
云南昭通大山包越冬黑颈鹤达2260只 数量创新高
中国新闻网 2022-11-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