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至13.5%左右。同时,要深化物流领域重大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健全国家物流枢纽与通道网络、加强创新驱动和提质增效、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等。
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行动方案明确了5方面20项重点任务,有利于促进全社会物流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提高物流组织化程度和效率,促进物流与产业融合创新,加强协同衔接和要素保障,解决物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统筹推动物流成本实质性下降,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为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供有力支撑。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贯通一、二、三产业,是助力生产、促进消费、畅通双循环、参与国际竞争的现代服务体系。近年来,我国加快构建内外联通、高效便捷的物流网络,社会物流成本水平稳步下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平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现代物流提档升级,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已由2012年的18%降到2023年的14.4%。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3.4万亿元,同比增长2.3%。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1%,较上半年下降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说明,我国社会物流成本稳步下降,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仍然较高,“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仍较突出,物流成本仍有削减空间。系统推进、久久为功,挖掘物流全要素降本空间,不仅能促进物流业进一步发展,也将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创造更良好环境。
物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脉”,连接着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高度集成并融合运输、仓储、分拨、配送、信息等服务功能,在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发挥着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部分,强调要“完善流通体制,加快发展物联网,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改革是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根本出路。行动方案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第一任务加以推进,明确了推进铁路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公路货运市场治理和改革以及推进物流数据开放互联3项重点任务。这一系列部署着眼解决物流发展中存在的深层问题,有助于破除物流不同行业领域之间、物流与经济产业供需之间、跨区域一体化整合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以便夯实发展基础、形成发展新动力。
物流成本水平是国民经济发展质量和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有赖于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建设,同时也离不开适宜的政策环境。有关部门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通力合作,强化政策和要素支持,共同推动行动方案落实落地。相信随着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有效降低,必将进一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惠及更多消费者。
文/北京青年报特约评论员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