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已至,天气转冷,呼吸道疾病高发季到来,各地儿童医院和儿科就诊量明显增加。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此前发布,全市共有35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提供儿科诊疗服务。北京提供儿童门诊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去年秋冬就诊高峰期从130家扩充到250家,今年又增加了102家。应对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提升“承接力”。
儿童疾病高发导致的诊疗压力,已成为健全儿科体系和提升儿科服务质量的重要推动力。比如去年秋冬季儿童就诊高峰期间,多地规定发热咳嗽患儿可以在就诊之前先完成常规检查,拿到结果再问诊。这样的诊前化验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地部分医院的儿科推行,显著减少了患儿排队时间,也大幅提升了医院的接诊能力。儿科诊疗“急中生智”所产出的创造力,值得珍惜。
提升基层的医疗承接力,可以看作是今年应对儿科就诊高峰的再次创新。尽管这项工作属于“慢工细活”,在过去这一年里,北京市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经过培训的全科医生接诊儿科,到有了专职的儿科医生,进步在不断累积。在儿科就诊高峰来临的当前,基层承接力的提升又向前迈出一大步,包括大医院儿科专家在基层坐诊等创新举措被陆续推出。
基层医疗承接力既包括承接好到基层看病的患儿,也包括承接好由大医院向下输送的技术力量。由于患者习惯于根据医疗技术能力选择医疗机构,基层承接力实质上主要针对技术力量,让技术下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才是根本。
提升基层的承接力是化解儿童看病难的好途径。并且,被选派到基层的专家等儿科骨干可发挥出“技术种子”的作用。传授与接纳是两种来对应的能力,只要基层在技术传帮带方面的承接力足够强,一位专家完全可以在基层带出一个儿科技术团队。北京市有关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儿科承接力的探索,具备了很强的示范意义。
在互联网医疗蓬勃发展的当前,除了帮助基层培训人才和临时选派专家下基层等技术支援之外,通过远程会诊、远程查房、异地同步实施检查或诊疗操作等方式实施技术支援,在当前已不再是难事,也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并且,这种技术向下输送方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更便于推广普及,但经由互联网向下输送技术,需要基层医疗机构在医疗信息基础设施方面具备较高的承接力。
近年来,在“优质服务基层行”等活动的带动下,强化基层全科、中医科、康复科、儿科等重点科室建设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全国有8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可以提供儿科服务,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在此背景下,基础在儿科方面更强的“承接力”要再次发挥关键作用,进一步带动基层儿科诊疗能力整体提升,并通过补齐基层这块短板,让整个儿科诊疗体系变得更加完整,患儿在家门口普遍能够获得优质便捷的诊疗服务。
文/唐传艳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