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请您用一句话说说“改革是什么”,您会怎么回答?
下边的每一句话,都是一种回答。这几句话加在一起,或许正是一幅关于“改革”的素描。
——改革是调整生产关系。这可能是“改革”最基本的定义了。只要想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发展生产力没有止境,改革也没有止境。
——改革是在党领导下才能做好的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才能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2004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之江新语”里这样写道。用这个思想逻辑来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主题,就是——“中国式现代化出题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文章”。
——改革是思想的解放。回望每一次改革开放的突破,都有思想的解放、思想的引领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写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里。思想主动是最大的历史主动。
——改革是对利益的调整。改革总是要触动利益的。固化的利益,常成为改革最具体的阻力。改到深处,必须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改到深处,就是要在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上,再啃下一些硬骨头。
——改革是让人民受益、由人民参与的事。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这就是“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没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改革,不能在问题面前躲躲闪闪。改革就是要奔着解决最突出的问题去。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味”才能更浓,改革成色才能更足。
——改革是必须迎难而上的事。改革从来没有容易的时候,且越往后越难。冲破思想桎梏、击碎固化利益,克服习惯与舒适,到潮头浪尖上去探索,哪件事容易。唯有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道理很朴素: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改革是制度建设。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国家治理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已搭起来了,还要再升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
——改革是需要大家一起做的事。改革与法治相统一,改革与开放相统一,破与立辩证统一。还要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改革需要大家一起动手,相互协同,不断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改革是变与不变。“改革=改变”吗?这个“=”画得未免过于简单。改革,同时要把两件事做好:一是“该改的坚决改”,二是“不该改的不改”。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则的,是变与不变的集合。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
——改革是冲刺。改革路上,冲刺跑常见。关键时刻、要害节点,焦点难点堵点面前,要拿出冲破一切阻碍的力量感,要体现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改革是长征。改革路,是一条没有终点的长征路。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棒接一棒,一程接一程。生产力要不断得以解放和发展,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就要不断进行。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除了以上这十来句话,还有没有更多的认识和表达?当然有。
思考与实践越深入,对“改革”的理解就会越丰富,话就能说得越直白。
这每一句话的含义,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义里,都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精神里,也都在你我他共同参与的改革实践里。
(文丨总台特约评论员 杨禹)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