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幼共托如何多赢
经济日报 2024-10-24 10:30

“一老一小”关系着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年轻父母要上班,孩子谁来带?父母渐老,日常生活谁来帮?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幼儿园开始探索转型,“老幼共托”模式应运而生,成为解决“一老一小”照护难题的新方案。

在一些幼儿园里,老的带着小的,小的陪着老的,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这样的场景看着有些反差,细想也合理。当前,托幼行业正经历转型,幼儿园生源减少,面临招生难、空教室多等问题,2023年,全国约关闭了1.48万所幼儿园。与此同时,养老则是一片蓝海。我国目前需要的护理型床位数量为650万张左右,实际数量在300万张左右,缺口很大。

没有人能够左右变化,必须走在变化之前。可以说,部分幼儿园及时更换赛道,转型经营“幼转老”“老幼共托”业务,是自寻出路的有益探索,也是市场自我调节的灵活体现。这有利于盘活存量资源,也为“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

转型,不一定需要全部推倒重来。育儿和养老,虽处于人生两端,但照护需求却高度重合。幼儿园一般开在社区周围,以就近、方便为原则,居家养老服务亦如此;小朋友需要照看、辅助餐食等,居家养老服务的功能也大同小异。幼儿园具备的场地、人员等优势,为其转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2023年全国新增注册9.2万余家“老幼共托”相关企业,同比上涨20.3%。很明显,很多企业看到了“老幼共托”的市场潜力。

不过,任何转型都是有阵痛的。“老幼共托”不仅管“老”还要管“小”,更需要将两者兼容起来,专业要求恐怕更高。这不是幼儿园简单换个牌子就行了。幼儿适合的教室、卫生间、餐厅等功能区,不一定适合老人,这需要进行必要的适老化改造;养老具有较强的专业属性,但目前能同时照顾老年人和儿童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远远不足。此外,一老一小代际差异大,再加上很多老人患有基础病,若发生碰撞或冲突,安全风险也不小。

“老幼共托”不是托幼与托老的简单“相加”,需要统筹兼顾、精细管理,不断总结经验、持续优化方法。例如,“一老一小”分属不同部门主管,托幼、养老的相关扶持政策也存在壁垒。这需要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针对“老幼共托”出台专门的支持性“政策包”,从而扩大服务供给。深圳、成都等城市已主动为“老幼共托”企业提供场地、资金等支持。

面对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不妨引导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开发“老幼结合服务”课程体系和实习基地等,定向培养专业化人才。此外,还可建立有效的沟通和评估反馈机制,定期收集老年人、儿童及其家属的意见,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只有多元主体参与、多个层面共同努力,“老幼共托”新模式才能健康发展。

文/梁瑜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百年凝望”世纪对话 乐成公园幼儿园“一老一小”探索代际教育多样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4
“老少共托”进社区 “朝夕相处”在这里实现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0-21
“老幼共托”新模式渐兴,前路几何?
新华社 2024-10-10
“幼转老”既是求生也是创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2
“幼转老”既是求生也是创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2
“老幼共养”服务是一种有益探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5
亦庄11家幼儿园年底开普惠托班,新增200多个托位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5-23
国家发改委回应如何改善“一老一小”服务:扩增量、优存量、提质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