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这一轮月亮,乾隆皇帝看走眼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8 11:00

南宋·陈清波《瑶台步月图》页绢本设色纵25.6厘米横26.7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陈清波的《瑶台步月图》(故宫博物院藏),画名中有“月”,但乾隆认为这幅画里并没有月亮。他还为此写了一首诗:“步上层台图近月,纤妍笔墨肖娗嫇(tǐngmíng,意为美女)。”大概怕人读不懂他第一句为何写“图(意为试图)近月”,乾隆自己还特意做了注解:“图中却无月,故戏云。”(见乾隆《御制诗余集》卷11)原来,乾隆认为女士们登上瑶台是为了离月亮更近,可是画中并没有画月亮呀,所以他的第一句诗其实是开个玩笑。

这一次,收藏“狂魔”乾隆帝看走眼了。

其实月亮就在画面的左上角,月亮下面还有云带衬托。按说,我们看图片尚且得见,乾隆看原画,不该看不见。

有学者认为那是一轮圆月,只不过因为是扇面画,圆月另一半被裁掉了。如果是圆月,那么这幅画很可能是画“中秋情景”。

这种看法对不对呢?

实际上,画家就是画了半块月亮,而且,他非常巧妙地把这半块月亮放在了扇面的边缘,让团扇之边与半月之弦吻合。

下面请跟我来看理由。

这幅画中一女侧立,手中端着一个浅盆,盆中有五个耸立物。那五个东西是什么?确定它们的“身份”,跟明确此画主题、判断月亮真相(是圆月被裁还是本来就是半月)关系重大。

说什么的都有。有说它们是烛台的,有说是某种特殊食品的,有说是什么供品的,还有说是“磨喝乐”的。“磨喝乐”是宋代流行的一种人偶玩具,塑造为小孩儿的形象,有鼻子有眼有胳膊有腿,生动具体。那耸立物和人形可有半点相似?一点都不像人,倒像竹笋似的,五根柱状体,下粗上细,上面还有一节一节的痕迹。

那么,它们是竹笋吗?也不是。因为画中的关键形象,不是简单的形象而已,还具有特定的意义。这种有意义、有意味的形象称为“意象”。五根柱状体像竹笋没错,不过,它们没有相关的传统意义,有形而无义,因此,不能认作竹笋。

实际上,它们应该就是——“五生”。

《东京梦华录》卷八《七夕》:“又以绿豆、小豆、小麦,于磁器内以水浸之,生芽数寸,以红蓝彩缕束之,谓之‘种生’。”原来,北宋时就有了一种风俗,在器皿中放入绿豆、小麦之类的种子,培育芽苗,当芽苗长高些以后就用彩绳一扎,扎成一束,让它们继续长高。再长高些后,就再用彩绳一扎。总之,以此尽量让芽苗长高。到了七夕那天,成束的高耸芽苗就用来祭祀牵牛星。为什么祭祀牵牛星?当然与爱情、祈子有关。为祈子目的培育芽苗的行为就叫“种生”。后来,这一风俗演变为用五种谷物来种生,于是有了“五生”之说。培育“五生”的盆,就叫“五生盆”。种生的风俗近代还有,在有些地方也称为“泡巧”。

现在我们回到画面。画中共有五人,都是女性,三个贵妇,两个侍女。三贵妇的冠饰很有意思,端五生盆的女士冠饰展示得最清楚:上下两层,对称合并,其形状很像含珠张口的河蚌。河蚌冠饰与高耸如柱的“五生”组合,求子的意义十分显豁。

至此,我们就基本可以肯定,《瑶台步月图》画的是七夕节以“五生”求子的情景。

既然是七夕,月亮当然就不是圆月啦。七月七日,月是上弦月。上弦月上半夜可见,弓弦在左,弓背朝右,也就是右边亮(亮面朝西)。所以,《瑶台步月图》画的本来就是半块月亮,不是圆月被裁。

看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完全明白,天上的月、盆中的苗、头上的冠,这些关键意象组合起来,共同表达着强烈、明确的意义。可惜,当年显豁而重大的意义,随着岁月流逝,如今已如尘沙,如果不仔细观察,耐心考证,综合推敲,已无法将意义之镜擦亮。

至于乾隆,虽然他未见画中月,不过,他对画意的理解大致是对的。题诗的后两句他写道:“紫微诗意分明写,小立依然看两星。”其中,“紫微”指唐代诗人杜牧。杜牧官至中书舍人,中书舍人别称紫微郎。杜牧《秋夕》有诗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乾隆认为《瑶台步月图》画的就是这首诗。“两星”指的自然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乾隆的意思是,虽然天上没有七夕的月亮,但几位女士登上高台是看牵牛星和织女星呀。

明月当空,是那么显豁。可是,有人就是看不到,明月入眼而不入心。此图虽非画中秋情景,但能促使我们中秋赏月时多一种情思,也很有意义。

文并供图/田玉彬(文史作家)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历史|这一轮月亮,乾隆皇帝看走眼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8
寻访|中秋将至,探寻北京历史上的赏月胜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07
赏读 | 陈鹏飞:冬日里的光树
作家联盟 2022-02-11
历史|集手办 “炒”娃娃 抽盲盒…… 古代潮玩只有你想不到
北京青年报 2021-03-04
这是哪位语文老师整理的资料,真的太赞了!
小学六年级语文 2019-07-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