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两财经 | 谁在“指导”你的爱情?网络情感咨询直播盯上年轻女性钱袋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8 16:00
更多资讯 关注半两财经

近年来,在短视频平台和社交网站上,情感咨询类内容的火爆程度惊人。搜索“情感咨询”等关键词,不少拥有百万粉丝以上的账号赫然在列,其内容涵盖了前任挽回、情感修复、第三者干预等全套服务。还有的竟宣扬女性如何“拿捏”金主,甚至通过“怀孕上位”等不良价值观。

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这类服务通常收费不菲,有的“一对一包月”收费1万元,还有的以免费作为诱饵,吸引消费者层层上套,最终花费高达数万元。不过,这些所谓的情感专家,却没有任何专业的心理学背景或资质。

情感咨询靠剧本收订单

北青报记者看到,在短视频平台上,一条关于“女人三个底线不要碰”的视频有2万条评论和41万点赞,主要评论者是已婚女性。这些视频表面上针对男性,实际上吸引的是女性观众。无论是针对已婚群体还是恋爱中的年轻人,情感主播的受众涵盖广泛,粉丝从几千到数百万不等。

情感类的短视频,可以说是如今平台上的“流量王”。这些主播分为短视频和直播两大类,短视频提供恋爱技巧和两性关系建议,出镜讲解一些恋爱小技巧、小知识。同时,他们还声称可以提供直播连线咨询或者一对一咨询服务,让消费者得偿所愿。直播则通过实时互动吸引流量。一个仅有3个视频作品的情感直播博主,可以在短视频平台上拥有超过98万粉丝。

北青报记者参与了一场百万粉丝的情感直播,发现主播话术千篇一律,连线对象并非随机选择,而是经过精心安排的剧本,但故事冲突性很强,剧情一波三折。在下方无数的评论“经过老师的辅导,我的感情现在很顺”“专门回来谢谢老师,我的一对一咨询师太厉害了”等的气氛烘托下,不少消费者处于冲动纷纷下单,购买下方链接里的情感咨询服务。

博主只宣传“成功案例”

尽管这些博主打着“专业情感咨询”的幌子,但实际上很多博主并不具备专业心理学专业资质。一些博主会用专业或有亲和力的身份包装自己,比如“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咨询师”“宝妈”“大学生军师”。通过这些身份的包装与加成,情感咨询师更容易获取消费者的信任。

北青报记者以潜在客户身份接触了几位情感博主,询问他们的专业资质,他们大多对此避而不谈。一位号称“资深情感分析师”的博主在与记者交谈时声称自己拥有“8年实操经验”,但当北青报记者询问是否持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时避而不谈,该博主在免费咨询时间快结束时不断催促记者付款,称需先支付150元才能继续获取2小时的聊天时间。另一名博主则表示自己没有相关证书,不过提供了大量“成功案例”的截图来证明其能力。

北青报记者在短视频平台联系了一位情感博主,该博主主要发布文案方法类视频,受众为年轻群体。博主自称有“千场线下实操经验,是资深情感分析师”。记者通过微信与该博主“情感咨询X老师”取得联系,询问是否持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对方回应称,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在2019年后已停止考试,并表示资质问题因机构不同而异。北青报记者了解到,2017年9月15日,经国务院同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140项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心理咨询师不在目录中。

“这个证本身在以前也只是入行资质要求,离成为成熟的咨询师还需要系统、专业的培训、督导等一系列过程”,一位资深心理专家告诉北青报记者,“所以我们在评价心理咨询师胜任度的时候还需要考量其是否参加过靠谱的系统长程培训,或者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相关学历背景。”

不过,这类机构也难以被认定是“非法”,另一位心理咨询师表示:“咨询这个词跟心理连起来,心理咨询就是一个专业名词。心理咨询师是有专业门槛的,但是你说我有情感问题,可以找心理咨询,但是也可以找朋友咨询咨询,问问建议之类的。这时候咨询就是顾问的意思。有很多机构就不是心理咨询机构,它类似顾问那种,你说他能算非法机构么?除非它明确说自己是心理咨询机构,那么它就必须配套心理咨询师,拥有专业资质那种,即便没有国家劳动部认证,至少也得有专业协会认证,如果没有,那就算得上违规。”

从博主到卖课“只需要一个耳麦”

北青报记者发现,随着情感咨询市场的火爆,一批“情感IP孵化”项目应运而生。这些项目教人如何成为情感博主,实则传授套路。不同账号使用极度相似的封面模版与内容,宣传“情感ip孵化”项目的高收入,以“下一个风口是xx”“6个月变现200万”“昨日收入7000+”等话术吸引平台用户加入项目。吸引到用户之后,项目负责人会要求参与者付费解锁课程,“情感IP孵化”项目其实还是走向了“卖课”。

北青报记者以新起号情感博主的身份接触了一位资讯用户关注9999+的女性素人情感IP打造师,她打着单月变现百万的旗号,教大家如何打造情感账号。

在课程中,该打造师表示,目前情感账号基本就两种,短视频和直播,短视频负责出圈,直播负责出单。成本极低,只需要一个耳麦即可。做这种主播是不需要任何资质或者证书的,如果想要直播卖课,上小黄车则需要一个心理咨询师相关的资质。

对方还透露,团队中只要有一个人有证,即可将其作为宣传点,并不需要每一位所谓的咨询师都持证上岗。

不良恋爱观引流

在网络直播平台,许多情感咨询直播仍徘徊在灰色地带。有一些博主打着情感咨询的幌子,实则变相输出不良价值观。

北青报记者观察了多场情感咨询直播发现,一些主播以“心理咨询”或“情感咨询”的名义做起了“情感生意”,通过直播连麦、授课短视频等形式输出不良恋爱观,教女性如何找“金主”、拿捏男人;针对男性的主播则在指导男性如何用手段控制女性。这些主播的共性在于,教授观众如何利用情感、婚姻等去获取金钱与资源,在此基础上实现引流的同时售卖情感课程、情感咨询服务或其他产品。

在其中一位博主“XX伴你成长”连麦时,有“学员”现身说法,通过博主教的“撒娇”技巧从丈夫那里获得了4000元。这位博主随即推销了自己的“二号课程链接”,暗示观众购买以获得类似效果。另一位男性博主则在视频中贬低了那些对男性表现出善意的女性,称她们为“舔狗”,并教导女性如何“拿捏”男人。这样的观点不仅扭曲了正常的情感关系,还助长了不健康的情感操作。

此外,还有一些主播在制造婚恋焦虑,比如以“女人超过30岁无法正常择偶”“你找不到对象是因为你没有认识我”“过了25岁还不会这些搞定男人的方法就晚了!”等等,渲染紧张气氛,诱导女性前去购买课程。

另外,北青报记者还发现,一些情感博主甚至教人如何“带球拿下大佬”“如何上位”等等,“带球”在直播间指怀孕。在一位主播的直播间内,不少未婚女性连线询问怎么从婚外关系顺利“上位”,或是怎么通过不正当的方法“拿下”已婚大佬,让对方为自己进行大额转,对此,主播都会建议对方去“1V1”,也就是进行私下一对一的咨询服务,价格约为一个月1万元。

实际上,这些人是被进行“情感操控”了,专业心理学专家告诉北青报记者:“遇到情感问题时,感到脆弱和无助,急需找到答案和支持,需要情感博主的‘我理解你’、需要认同、需要专家提供建议……虽然一些女性,甚至是高知女性在职业生涯中展现出卓越的理性思维能力,但在处理个人情感问题时,情感往往占据主导地位。情感问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绪波动,导致理性判断受到干扰。情感博主利用这种情感脆弱期,通过共情、故事分享等,让她们放下理性防线,从而更容易接受误导性。情感有需求的时候,需要认同,这时候专家出现、通过内容共鸣、共情,最终达到‘情感操控’。”

亲历:博主以无偿为诱饵推销套餐

北青报记者以咨询者身份,通过平台私信向部分情感博主询问收费标准与具体服务,有博主表示自己是“为爱发电”的大学生,想为陷入情感困扰的人解决困难,但也有博主在了解北青报记者的需求之后要求进一步添加微信“细聊”,并在聊天间隙推销价格不菲的“套餐”“课程”。比如北青报记者就被推销了一套“20分钟体验课”,价格在99元。其表示,需要的话可以添加“一对一包月咨询”,算下来,单次咨询服务折合最高可至千元每小时。

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博主并未在帖子中说明收费标准,部分博主有在咨询服务介绍中标明服务是“小偿”或“无偿”,少数博主在小红书等平台的橱窗中挂有情感咨询的商品付费链接。

不过这种以免费或者小额吸引来的用户,最终会被层层诱导进行高额付费。一位消费者表示,自己看到是免费咨询就与咨询师联系,结果对方表示,免费只提供“情感修复规划”,给出的概念非常笼统。而当自己询问具体如何操作时,对方就表示,需要单独联系咨询师购买咨询服务,普通咨询师收费300元一个小时;高级咨询师收费500元一个小时。

专家:情感咨询并非专业心理咨询

不少购买过相关课程的消费者表示,这种高昂的收费与实际提供的服务内容严重不符,消费者在支付了巨额费用后,往往得到的只是简单的在线聊天,而非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情感指导。有消费者称:“花了上万元,只是有一个人告诉我怎么跟男生聊微信,最终我俩也没有谈成。但咨询师表示不能退款。”

一位消费者表示,为了引导当事人信任机构,从而继续推销课程与服务,有些情感机构甚至还会对聊天记录进行造假。有网友表示,自己急于和前任复合,于是付费咨询了该情感机构。机构给出的建议是让该机构的老师远程添加网友前任的微信去了解其中的事。然而,该网友表示,机构称“添加前任微信后”所反馈给她的事情都是她曾反馈给机构的,没有有效的信息和建议。并且,机构还造假跟网友前任的聊天记录,反馈给网友不实信息,制造焦虑,让网友一步一步相信他,引导网友花钱购买更多服务。

“他所为远程老师去加我前任微信去了解其中的事,反馈给我的就是都是我知道的,还造假跟前任的聊天记录,说前任有在撩妹,等着一个美女结婚的聊天记录。”据了解,该消费者还在维权阶段,所支付的2000元咨询费用并没有退还,退款与维权之路非常艰难。根据消费者透露出的聊天记录,因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已经完全掌握,该机构竟恐慌要给网友的学校和教育局打电话。

北青报记者发现,这类课程以“虚拟商品”为由,一般不允许消费者购买后申请退货,并且不会对效果作出任何承诺。来自广州的馨女士在今年4月遭遇了情感问题,在情感咨询机构的推荐下,馨女士在微店购买了标价6800元的情感咨询服务,想退款时却遭遇到了困难。“当时我交了6800元后,商家引导我立即收货,我照做了,后面我发现不对劲,但是对方拒绝退款,说要收这样费用那样费用,在没有服务的前提下就要扣除我3000多元。”馨女士借助多方投诉,最后在工商局和平台及沟通下,对方终于同意退款。

资深心理学专家对北青报记者表示,在心理学专业里,不存在“情感咨询”这个分类,但凡打着这个旗号的,几乎都是诈骗。不过,在心理咨询中,的确可以把”亲密关系、婚姻情感“等作为议题去讨论,但咨询目标通常指向对关系和自我的探索和理解,不可能承诺达成类似复合之类的结果。心理咨询的任务是帮助存在心理困扰的人更好地理解自己、学习应对情绪和压力等的心理学技巧,或者辅助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

为何这么多人愿意相信此类情感咨询?该专家表示:“这个部分可能跟杀猪盘类的诈骗案例类似,其实都是抓住了人在情感层面的需求和弱点,情感类问题很容易让人陷入到无法排解的情绪中,这一点会阻碍人的理性,从而容易受人诱导。尤其是这些来诱导的人往往出现在你情感需求最强烈、理性最薄弱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提供一些所谓的”情绪价值“让你对他产生信任,通过威胁或压力性事件让你产生紧迫性、焦虑,让你没有时间思考,从而就一步步按照对方的要求去操作。”

“情感咨询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来访者澄清自己在情感关系中的心理需求,也就是让来访者明白自己为何需要(或者想摆脱)这段关系。如果从心理咨询的职业伦理来说,咨询过程中咨询师是价值观中立的,不能帮助来访者去挽回或者中断这段关系。所以很多这种直播间里的情感咨询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更多是一种普通的咨询顾问的感觉。他们可能更多是给出建议,甚至帮助做出一些措施,而这些做法对于关系的走向其实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另一位专业心理分析师告诉北青报记者,消费者最好不要轻信直播间里宣传的情感咨询服务。

他表示,有一部分人对于自己的情感关系有较大的无助感,同时内心对对方又有强烈的依赖。那么他们就很容易就去寻求这类情感咨询的帮助。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抵抗自己内心对关系的无助感,获得一些虚假的控制感。其实这只是他们对自己关系问题的逃避罢了。

警方破获“情感咨询诈骗”案

受众众多、毫无资质、收费随意、效果无法保证……近年来,网络“情感咨询诈骗”案件屡见不鲜。随着短视频和直播市场的迅猛发展,这一类型的诈骗案件逐渐增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北青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些诈骗团伙利用虚假的情感咨询服务,实则盯上了消费者的钱包,层层设套,非法获利巨大。

在国家相关部门加强打击力度的背景下,警方不断取得突破,成功打击了多个以情感咨询为幌子的诈骗团伙。2024年1月31日,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大规模网络情感咨询诈骗案的审判结果。该公司通过网络推广,谎称具有专业团队和业务能力能够解决情感问题,并将不具备相应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员工包装成情感专家获取被害人信任。先由公司员工以分析师名义与被害人接触,承诺解决其情感问题,以此骗取费用。之后,将受害人引导至公司的咨询部门,再以延长服务周期、分离第三方等名义,进一步骗取款项。案件涉及多个被告,非法获利累计超过40万元。

律师表示,此类行为不仅违背了道德,更触犯了法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今年8月,为督促网络直播平台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网络主播行为管理,推动网络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近日,中央网信办专门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其中提到,重点整治打着“情感咨询”“婚恋军师”等名义歪曲婚姻观念等问题。

 “专业的心理咨询,并不是针对精神病的,普通人也可以去做”,专家表示,普通人遇到情感问题等其他心理学问题时,有这些正规的渠道可以考虑,第一,前往所在街道、社区询问工作人员是否有社会心理服务(近几年国家在大力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不少街道都有心理咨询服务);第二,使用政府或医院等官方渠道的心理服务热线,有一些是危机热线,如果确实难以排解,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但长期的咨询还是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第三,鉴别靠谱的心理咨询机构,机构有义务提供所服务咨询师的个人介绍,要看除抬头之外的培训背景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实习生/马梦祎 钱寒青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小说《河湾心理咨询室》出版,于玲娜:心理咨询和文学创作都是对人性深度的探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1
心理咨询治疗费用太高又成患者“心病”
法治日报 2024-05-15
咨询一次数百元至数千元 心理咨询治疗费用太高又成患者“心病”
法治日报 2024-05-15
情感主播教授“捞金”大法毁三观 一些直播间教女性如何找“金主”拿捏男人
法治日报 2024-02-23
不怕心理出问题,就怕遇到假咨询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3
刷满课时就能当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培训市场乱象调查
法治日报 2023-11-22
刷满课时就能当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培训市场乱象调查
法治日报 2023-11-22
刷满课时就能当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培训市场乱象调查
法治日报 2023-11-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