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发布100项广州市重大高新技术社会服务项目
广州日报 2024-08-16 09:34

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16日下午,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广州市总工会将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联合主办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庆祝活动。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将对“青年医学尖兵”“广州好医生”等一批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同时也会发布市卫生健康委的“双百”项目——100项“广州市重大高新技术社会服务项目”及“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百优案例”。

据悉,随着今年广州市临床重大高新技术社会服务工程的推进,将有一批发轫于大医院的“绝活”“秘技”走向二级医院、基层医院。

据介绍,此举旨在应用和推广使用临床技术并形成长效机制,努力发挥临床技术在医疗救治、慢病管理、康复等服务中的优势;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不仅促进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还将大大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让更多居民能就近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健康福祉普惠千家万户。

酝酿已久:5年前启动临床高新重大特色技术建设

今年3月举行的2024年广州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提出,广州市将深化临床高新、重大和特色技术建设,评估遴选一批成效显著、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的临床医疗技术,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临床高新、重大和特色技术建设”并非在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中首次出现。广州市自2019年起即开展这一工作,作为广州市提升专科专病诊治能力、建设研究型医院的重要抓手,该项目鼓励和引导三级医疗机构紧跟国内外临床技术前沿,引进或创新性开展一批临床高新、重大和特色技术,成为推进卫生强市、健康广州和医疗高地建设的重要举措。

而在去年4月公布的一批临床高新、重大和特色技术建设,则因为两大突破而备受关注:一是建设医院不仅包含市属、区属医院,也纳入了省部属医院,体现了广州医疗卫生事业“全市一盘棋”的发展格局;纳入的项目数量也由70项增至161项。二是市卫生健康委三年投入4900万元资助,直接将经费给到每个专家团队,不同于以往全面提升整间医院或专科水平建设,而是聚焦单项技术培养,在省内乃至全国范围内都属于创新性的做法。

下沉基层:推广100项临床技术社会服务项目

今年,市卫生健康委继续深化此项工作,在开展3批281项重大、高新、特色临床技术建设的基础上,从中遴选确定了首批100项广州市重大高新技术社会服务项目下沉基层,全面实施“广州市临床重大高新技术社会服务工程”,促进基层“补短板、强弱项”,使城乡居民都能够在区域内得到规范化诊疗。

记者了解到,100个社会服务项目紧扣肿瘤、慢性病以及呼吸科、消化科、神经科、骨科、眼科、妇产科、儿科等科室中居民治疗需求大的重大疾病,方便居民在区域内就近就医,甚至在社区内、居家就能进行治疗,助力分级诊疗格局:省人民医院余学清团队的创新型腹膜透析技术,让尿毒症患者居家就可以做透析。市红十字会医院谢有富团队的NPWT抑制增生性瘢痕的临床应用,无须贵重设备、技术操作相对简便,利于慢性伤口、急性伤口等病人就近在基层接受治疗。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刘雪芳团队的基层糖尿病规范化诊疗技术,则基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条件,进行糖尿病诊断和分型、制定治疗方案、进行并发症筛查并识别上下转诊病情。

还有的项目聚焦“早期干预”“早筛早诊”,将与疾病交锋的战线前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子莲团队将多模态人工智能应用到早期精准防治妊娠期高血糖中,预防妊娠期高血糖及其相关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发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修建成团队构建心脏瓣膜病早期筛查及随访系统,力争提高瓣膜病的早筛早诊和随访率。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楼慧玲团队开发的“老年综合评估智能软件”可构建老年人健康账户,早期发现老年人内在能力下降风险。

同质服务:依托医疗集团、专科联盟、“结对子”等形式指导培训

社会服务项目到了基层,会不会“水土不服”“变形走样”?据悉,市卫生健康委已组建社会服务推广专家团队,牵头制定各项目临床技术适应证、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等;项目所在医院设立重大高新技术社会服务推广基地,充分利用优质专科资源,以专科技术和优质服务为支撑,依托城市医疗集团、专科联盟、对口帮扶等形式进行推广、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等,保障社会服务项目在基层也能为患者提供与大医院同质化的服务。

预计到今年年底,社会服务项目将推广到120个以上应用单位、服务居民超30万人次。展望到2026年,广州市重大高新技术社会服务项目范围会进一步拓展、临床技术得到提升、诊疗方案持续优化,有效解决部分疑难重症“卡脖子”难题,应用单位和服务人次有望比今年翻一番。

部分社会服务技术一览

肩关节病变超声可视化精准诊疗一体化

首席专家: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刘红梅

针对肩痛症,刘红梅教授团队率先在华南地区开展“肩关节病变超声可视化精准诊疗一体化”项目,大大提高了肩关节病变的诊断效能,肩袖撕裂分型诊断的准确性可与MRI媲美;还实现了无创性量化评估肩袖肌腱的机械和力学性能,为肩袖损伤起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作用。同时,项目团队创新性地改良了超声引导下的肩关节药物注射治疗技术,集诊断、治疗一体化,效果更高效。

肌骨超声检查费用低,减少了医疗费用、节约医疗资源;更为重要的是设备易于普及、检查时间短,可短期内重复进行,省内已有24家医院开展该项目。

改良“3-P”手术在瘢痕子宫并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止血应用与推广

首席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王志坚

2014年王志坚教授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针对胎盘植入有效止血及保留子宫的改良“3-P”手术,经过十年的探索,该止血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术中止血,也可以用于剖宫产术中因其他因素导致的子宫出血,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和患者ICU入住率,同时还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团队通过多种形式将改良“3-P”手术方式和止血方法在全国推广,目前国内多数省市产科危重症救治中心均已采纳。该手术的止血方法简单易学、效果可靠,不需要特殊设备,更易于向基层医院推广,已在广州白云、番禺、从化、增城的部分医院取得良好效果。

基于精细化评估的儿童脑瘫运动障碍治疗技术

首席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徐开寿

基于精细化评估的儿童脑瘫运动障碍治疗技术是一种系统化的脑瘫诊断、评估及治疗一体化技术。通过国际金标准工具对高危儿进行脑瘫风险早期识别;通过分析患儿临床表现对脑瘫类型进行区分,判别运动障碍水平及特征,并通过Baby-CIMT、力量训练、智能机器人步行训练、肉毒毒素注射等进行个性化规范性康复;通过定期评估、追踪及随访,动态调整治疗方案,实现系统规范化管理。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康复科深耕基于精细化评估的儿童脑瘫运动障碍治疗技术,已为3000余例脑瘫儿童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有效好转率超90%,许多儿童能与同龄儿童一样进行学习和生活,有一些更考入大学及从事正常社会工作。

急性缺血性卒中绿色通道规范化省部属建设模式推广

首席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姬仲

姬仲教授团队自2016年开始全面推进基于多模影像识别的缺血性卒中绿色通道规范化建设,每年完成缺血性脑卒中1500例急诊识别。年均完成静脉溶栓150例,大血管闭动脉取栓300例,溶DNT34分钟,处于广东省领先水平。

2019年该项目推广至新疆,2020年先后在广州市白云区推广卒中绿道规范化建设,提高了白云区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再灌注率,减少了卒中相关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该项目将在白云区和花都区基层医院持续推广,助力脑卒中有效救治。

文/伍仞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976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进驻海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3
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征集医药领域商业贿赂线索
广州日报 2023-08-23
收到“全民胃肠普查”短信?切勿轻信 广州市卫健委:注意识别“李鬼”
广州日报 2023-07-10
广州市监测发现两例猴痘病例
界面新闻 2023-06-11
63家高新技术企业齐聚海淀上地揽人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2
Qnews|月子中心被曝涉嫌提供代孕?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公布初步调查结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16
丰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000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05
丰台建立区级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服务基地 启动线上科技成果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8-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