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制造到服务业应用场景,人形机器人将先开哪扇门
澎湃新闻 2024-07-30 09:36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应用落地也开始加速。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促进工业服务业赋能产业升级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要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创建国家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在汽车、电气设备生产和零部件加工等领域,打造一批人形机器人赋能制造应用场景,形成机器人生产解决方案。

早在今年年初,工信部等七部门就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培育重点产品、拓展场景应用。

3月底,在2024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上海发布重点产业链细分赛道投资机遇,提出计划以“应用牵引、场景驱动”为导向,三年内实现1000台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示范。依托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人才培育、平台支撑为一体的创新生态,加速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进程。

7月初,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庄木弟又再次强调,人形机器人产业是上海创新与发展的关键领域,上海市政府将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支持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集聚,以实现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希望专家和开发者积极贡献智慧,共同塑造上海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

人形机器人发展路径日趋明确,到底哪些应用场景会率先落地?又有哪些行业未来有望受益于人形机器人?

场景落地的背后:对于规模化至关重要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下称“国地创新中心”)市场体系总监杨正叶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是“技术为王”的时代,所以一定要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目前在技术上,包括数据、软件开发、一些高端科研设施设备等方面存在差距,国地创新中心的成立,也就是为了通过国家力量积累资源,解决人形机器人产业初级阶段的问题,“纵向时间轴向我们没办法实现追赶,那么可以通过横向,通过整个国家的力量来一起积累资源”。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开源通用人形机器人公版机“青龙”

今年5月,国地创新中心在上海揭牌。6月,中心成立了人形机器人产业基金,预计总额超过100亿元,并且正在浦东建设一个能够容纳100个人形机器人进行智能训练的训练场,11月将完成1期建设;预期到2027年该训练场扩大到能够容纳1000个人形机器人训练。

杨正叶认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需要人工智能和工业化水平的提升。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达到应用阶段,工业化水平和材料科学也满足了人形机器人的发展需求。人形机器人的大脑是其核心,决定了其思维和逻辑能力,目前国内硬件制造能力强于大脑技术的积累。尽管存在瓶颈,但可以通过定制化硬件和软件满足特定需求,实现特定场景的应用。

上海机器人企业傅利叶智能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应用场景的落地对于形成成熟的规模化机器人生产、服务至关重要,此次行动方案提出后,能够看到更多好的政策来支持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感到振奋和鼓舞。

一位落户上海多年的人形机器人公司创始人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相近的观点。他认为,目前国内的人形机器人,在大脑AI能力方面仍存差距,要勇于追赶,但在人形机器人本体和小脑运动控制方面,中国和美国相比并没有代差,“人形机器人产业才刚刚开始,未来的竞争会极其剧烈。无论是大厂巨头,还是创业公司,都可能会在这里找到方向,不完全是竞争,也可以形成一个巨大的生态,使得产业迈到新高度”。

优必选创始人周剑也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也表示:“硬件永远不是门槛,是硬件这个形态作为终端,产生收集到的未来数据,对用户画像更精准的定义之后,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内容,这才是门槛。这就是诺基亚和苹果的区别。”

周剑表示,硬件的门槛只是时间的门槛,它本身并不是底层的门槛,背后的生态的门槛才是最大的。最关键的是要在不同细分领域场景里,能够快速找到并满足相应的需求。

应用场景逻辑:结构化场景先行先试,积累数据再智能化提升

多家人形机器人公司都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人形机器人的目标场景将主要集中在工业特种行业等高危高强度场景、商业场景以及养老育儿等护理场景。

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星动纪元创始人陈建宇表示,之所以选择工业类场景,是因为可以把人的因素抛开,人会带来最大的不确定性,在相对受限、结构化并且可预知的场景里去发挥它的能力。

科大讯飞机器人首席科学家季超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一定会先从汽车制造、整车装配、物流分拣等制造业场景切入,重复繁琐或是危险性较高,且不是特别复杂、精度要求不高的一些任务,然后慢慢地去积累数据、迭代算法,最终进行智能化提升并进入家庭。

优必选Walker S人形机器人在车厂“实习”

可以看到的是,国内的人形机器人确实已进入工业制造及服务业场景。

今年来,“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先后与蔚来、东风柳汽、北京与一汽-大众等车厂达成合作进厂完成装配、检测等工作和高智能化和柔性化的生产线及汽车超级无人工厂的探索;傅利叶智能的人形机器人也已进入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合作搭建了商业银行场景应用训练基地,机器人在大堂完成简单对话沟通及取号等工作,还在上汽通用汽车工厂开始“实习”,开展带电高压零部件安装、高精度操作等工作。

优必选方面表示,通过在真实造车环境中部署应用人形机器人,能不断积累全要素生产数据,利用AI技术感知、学习、迭代,实现智能化管理闭环,并基于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的自主学习能力快速适应新任务要求,在制造场景中提供敏捷部署。同时,汽车制造业规模大、自动化程度高,对引入人形机器人的意愿相对强烈。

杨正叶告诉记者,人形机器人具有移动性和多功能性,适合在工厂中应用。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一部分,未来还可以延伸应用到其他方面。“因为场景是定的,场景的工作是定的。对于针对这些场景,我们可以做定制化的硬件和软件,在某一些领域先行先试,从中得到的数据和技术再回馈到通用人形机器人上,最终成为人类最密切的助手。”

一位工业人形机器人应用负责人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让人形机器人进厂,是为了培养有技术能力的人形机器人,开发者与使用者共同合作,在场景内进行初步技术验证。从工业领域的角度,更看重的是人形机器人的大脑、小脑等AI软件方面的能力,相比工业领域,服务业的容错度和接受度会更高些。

工业应用之后,还能期待哪些场景?

达闼机器人相关负责人认为,人形机器人在科研、医疗领域会较快落地。乐聚机器人相关人员也表示,公司人形机器人的目标场景为高校科研、交通劝导、展厅导览、家庭服务等。

傅利叶智能创始人、CEO顾捷此前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形机器人是新质生产力非常好的代表,能引领新的产业革命和未来趋势,“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在供应链、量产能力以及场景落地方面存在较大优势”。

他认为,在养老康复、巡检等场景,对人形机器人来说有巨大的落地应用可能性。上海聚焦人工智能,叠加原先的大模型和机器人优势,在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上具有一定优势。

前述上海人形机器人公司创始人也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上海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具有人才、产业链和国际化三大优势。上海的人才密度非常高,机械、电子、算法、软件、设计等方面的人才众多,能够满足企业对于顶尖工程师的需求;同时具备非常完整的产业链,新能源车、大模型、算力中心等消费电子及AI产业有很好的基础;此外,上海的国际化优势能够助力产品更快进入全球市场。

人工智能大会期间的傅利叶智能人形机器人

同时,杨正叶表示,社会和资本的关注也是推动技术发展的关键。比如,开源平台可以减少基础研究的投入,帮助技术人员在更高的平台上实现突破;政策的支持和更多的开发者和人才培养,有利于技术的快速迭代,各地对于人形机器人的政策除了供地、资金补助、人才激励等支持,还要注重引导产业的发展。

在投资方华业天成执行董事陆昆仑看来,政策与市场规律相结合,才能真正推动产业发展.从整个产业链的维度来看,人形机器人的想象空间非常大、天花板也很高。未来产业化会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机器人在半开放的场景做一些半结构化的工作;第二阶段是更加泛化的商用场景;第三阶段才是真正走入家庭。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