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门发文加快构建标准体系 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中国证券报 2024-07-04 09:39

工信部7月2日消息,工信部、网信办等四部门近日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指南》提出,到2026年,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持续提升,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超过1000家,标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成效更加凸显。

据悉,《指南》的制定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系统谋划,加快构建满足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人工智能+”高水平赋能需求的标准体系,夯实标准对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引领产业升级、保障产业安全的支撑作用,更好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赋能新型工业化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造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实现快速发展,形成庞大市场规模。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000家。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784亿元,增速13.9%。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业采用率已达15%,市场规模约为14.4万亿元。

伴随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技术加速迭代,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创新技术群体突破、行业应用融合发展、国际合作深度协同等新特点,亟须完善人工智能产业标准体系。

根据《指南》,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包括基础共性、基础支撑、关键技术、智能产品与服务、赋能新型工业化、行业应用、安全/治理等7个部分。

与征求意见版本相比,《指南》新增“赋能新型工业化标准”这一部分内容。据介绍,赋能新型工业化标准主要规范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以及重点行业智能升级的技术要求。具体来看,重点行业智能升级标准主要包括,围绕原材料行业,开展大模型畅联产线数据、优化在线监测调控和工艺改进等标准研制;围绕消费品行业,开展需求预测、个性化定制等标准研制;围绕装备行业,研制智能装备感知、交互、控制、协作、自主决策等标准。

坚持创新驱动

《指南》强调了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产业协同、开放合作四项工作原则。

在创新驱动方面,《指南》表示,优化产业科技创新与标准化联动机制,加快人工智能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推动先进适用的科技创新成果高效转化成标准。《指南》在“关键技术标准”这一部分,专门提到了要规范人机混合增强智能、智能体、跨媒体智能、具身智能等的技术要求。

工信部总工程师赵志国7月2日在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表示,下一步,将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开辟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6G等新赛道,打造标志性产品,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记者此前在调研中了解到,国内人工智能芯片往往有不同的技术架构,也有不同的开发框架,这让下游的智算应用企业在兼容适配方面“头疼不已”。此次《指南》专门指出,在软硬件协同标准方面,规范智能芯片、计算设备等硬件与系统软件、开发框架等软件之间的适配要求,包括智能芯片与开发框架的适配要求、人工智能计算任务调度、分布式计算等软硬件协同任务的交互协议、执行效率和协同性能等标准。

在开放合作方面,《指南》称,鼓励我国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携手全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制定国际标准。根据《指南》确定的目标,到2026年,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0项以上,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全球化发展。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樸:5G+AI 赋能新型工业化与数字化转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7
按下推进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加速键”
光明日报 2024-11-01
北京·亦庄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发布第二批场景机会清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6
加快数字技术赋能新型工业化
经济日报 2024-09-28
人工智能赋能全民阅读 引发新潮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1
软件业加速拥抱人工智能
经济日报 2024-08-26
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光明日报 2024-07-04
北青快评|推动人工智能更好赋能千行百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