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直播间不能沦为“神药”广告集散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9 14:00

湖南长沙居民谢禾(化名)告诉记者,因商家宣传其所卖的药品有“降血糖奇效”,其在网上高价购买了一款降糖产品,服药3个月,血糖不但没有“逆转”,反而还加重了。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一些电商平台医药专区及社交平台上频现“神药”广告,从减肥到调节免疫力、从缓解疲劳到改善睡眠,一些商家夸大治疗效果,不少人特别是老年人听信商家宣传购买所谓“神药”,轻则损失钱财,重则耽误治疗。(6月29日《法治日报》)

从媒体调查看,在某短视频平台,有主播在视频和直播中夸大宣传,宣称产品“包治百病”;有主播称“这个产品不管得什么病都能治”;还有主播自称残疾人、癌症患者等,辅以“神医”加持,以博取观众同情和信任。在某电商平台,有商家在药品介绍详情或宣传图片中夸大药效,还有商家使用文字游戏打擦边球,如将特效药的“效”用“傚”来替代,用“根除”“断根”等替代“根治”,并将“根”字替换为“哏”或“垠”等。

“神药”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宣称适用范围极广、疗效极好、副作用极低,无疑涉嫌虚假违法广告。《广告法》《药品管理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医疗广告的表现形式不得含有“保证治愈或者隐含保证治愈的”“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诊疗效果的”等情形。有专业人士表示,哪有包治百病的“神医”“神药”,只有花样百出的“幌子骗子”。

铲除“神医”“神药”违法广告是群众之愿,也是监管之责。去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打击“神医”“神药”广告铁拳行动,查处违法案件9572件,罚没1.25亿元;今年4月印发工作方案,自4月至11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民生领域广告监管专项行动,进一步从严查处“神医”“神药”广告,严惩借健康科普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严厉整治在广告中冒充专家名医开展宣传等违法行为。

这些专项行动,对“神医”“神药”违法广告形成了有力震慑。但要看到,“神医”“神药”广告套路深、花样多、翻新快,特别是“互联网+医药销售”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使得一些药企及药品代理商不惜利用违法药品广告牟取更大利益。而网络具有跨地域特征,主体分散、隐蔽性更强,如果平台不能把好关,单靠行政部门监管,难度很大。平台审核管理不严、投诉处理机制不健全,就会给部分主播及商家钻空子的机会。

不让网络平台成为“神药”广告集散地,需要多管齐下,补齐监管短板。一方面,创新监管方法,及时更新“广告语禁用词库”,加强跨部门、跨地域协作,整合网信、工信、公安等网络监测资源,加大对违法医疗广告的打击,提高违法成本和联合惩戒力度。另一方面,盯牢属地第三方平台,督促平台对入驻商家的合法资质审核和管理,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高效识别筛查处理非法信息,主动参与对“神药”广告的治理。

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合理用药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安全用药意识,以及对健康医疗广告的辨识能力。多方合力、协同共治,才能消除“神药”广告的生存土壤。

文/付彪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