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到6月,31位省级政府“一把手”密集回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7 13:55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3月19日至6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全国31个省区市的省级政府“一把手”以及主要负责人走上发布台,回答了中外记者数百个问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31位省级政府“一把手”作答。

京津冀

科技创新和产业协同是重点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十年来,三地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区域整体实力持续提升,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生机勃勃,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

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在发布会上表示,京津冀是我国资源禀赋最为互补的一个区域。北京科技、人才、资本等优势突出,天津在重点产业布局、港口贸易、货运物流这些方面具有非常便利的条件,河北在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方面竞争力强、发展空间广阔,三地完全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下一步,北京将与天津、河北一道,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协同为重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殷勇说。

发展新质生产力,北京要统筹教育科技人才资源,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加快推进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制造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巩固扩大人工智能、高级别自动驾驶等行业领先优势。

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工表示,天津要依托科技资源和制造业的配套优势,聚力打造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深化天开园与首都各类创新资源的合作,积极争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津布局。

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正谱表示,河北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工业设备上云率、综合算力指数位居全国前列,钢铁、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等未来产业加快布局,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长三角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自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该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始终保持在24%左右,三省一市以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表示,上海制订了行动计划和方案,培育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四大新赛道产业,以及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五大未来产业方向。继续加大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布局,打好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战,努力在若干细分领域率先确立产业发展优势。

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许昆林表示,江苏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将研究出台一批增量政策,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体系,力争今年江苏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能够达到5.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0万家。

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浩指出,浙江要着力破解高质量发展“成长的烦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联动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强省建设,加快破解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的资源要素缺乏、发展动能减弱、发展空间受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努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表示,作为长三角和中西部“两个扇面”的交汇点,安徽是构建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也是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资源净流入的省份。要把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坚定地走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路子,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粤港澳

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源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周年。5年来,这片面积5.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0多万的热土,经济总量从超10万亿元上升至超13万亿元,以不到全国1%的国土面积、6%的人口总量,创造出了全国11%的GDP。

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表示,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牵引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把加快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努力“再造一个新广东”。

王伟中介绍,广东规上工业企业7.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7.5万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知识产权地区发展指数、有效注册商标量、发明专利有效量等都居全国首位,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

广东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巩固现有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现代农业与食品、汽车等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把集成电路、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打造成新的五千亿级、万亿级产业集群。

“对广东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一靠创新、二靠产业。”王伟中表示,广东是经济大省、制造大省,也是科技创新大省,广东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8,广东去年研发经费投入4600亿元、占GDP比重是3.39%。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广东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

东北地区

升级“老字号”、壮大“新字号”

2023年,东北地区的经济跑出了“加速度”。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9624亿元,增长4.8%。在17个GDP同比增速跑赢全国的省份中,东北地区的吉林和辽宁以6.3%和5.3%的增速上榜。

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胡玉亭表示,吉林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大力培育大农业、大装备、大旅游、大数据“四大集群”,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康养、新服务、新电商“六新产业”,建设新基建、新环境、新生活、新消费“四新设施”,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和高水平生活体系。

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李乐成表示,辽宁加快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聚焦先进装备制造、石化和精细化工、冶金新材料、优质特色消费品工业这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把科技创新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梁惠玲表示,黑龙江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从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出发。一方面,让老树发新枝,开展千企技改行动,抓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等重点工作,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季度技改投资增速已达到43.9%。另一方面,打造振兴发展新引擎,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和未来产业孵化加速计划,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一季度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产业产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中西部地区

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特别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作出部署5年来,西部地区发展成效显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9%。

重庆是中西部地区的直辖市,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承担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多重战略使命。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表示,要靠创新制胜、靠制造支撑、靠服务赋能,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新质生产力动力源。在2023年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的基础上,力争到2027年重庆直辖30周年时,经济总量迈上4万亿元新台阶。

陕西工业体系完备,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刚表示,陕西将聚焦未来产业,不断培育壮大光子、人工智能、超导等具有潜在优势的创新产业集群,不断开辟低空经济、氢能与储能、生物医药等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表示,湖北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以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为骨干的“51020”现代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三大产业今年有望达到万亿规模。要巩固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推动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力争未来5年经济总量再跨越两个万亿台阶。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
编辑/张丽
校对/李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