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健康中国 2024-06-13 12:30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高考结束后,考生担心成绩不好,担心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担心自己的未来……这些担忧是正常的。在此提醒考生和家长,要客观对待高考,用平常心对待,调整好考试后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考生主要有四个心理问题

高考结束后,考生各种心理需求会出现“井喷”现象,加上不少家长不像考前那么关注孩子,很多潜伏的心理危机就凸显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1

放纵无度

不少考生觉得高考之后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玩,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自己熬到头了,因此毫无节制地放纵自己。有的考生每天忙于聚会狂欢、通宵上网、熬夜刷剧、打游戏等,兴奋过度的后果是身体超负荷运转,以及生物钟紊乱,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02

迷茫麻木

一些考生从原来紧张的状态突然放松后,会出现无所适从的状态。考试结束后,一些考生会利用几天时间补觉,之后就会发现自己心里空空的,茫然不知所措、百无聊赖,一下子就失去了目标,甚至陷入空虚的状态中。

03

焦虑担忧

一些考生高考后会进入患得患失的状态。他们往往对自己的成绩期待较高,等待成绩时由于不确定性而焦虑。一些心理素质不好的考生会持续焦虑,甚至出现由焦虑到失眠,再从失眠到抑郁等问题。尤其高考后,父母对孩子成绩期望越高,孩子的压力就越大。

04

自责抑郁

一些考生可能觉得自己考得不好,情绪低落,甚至自责、抑郁,表现为吃不好、睡不香。有的考生会突然变得暴躁,让人觉得难以理喻,严重的会出现轻生念头,甚至采取轻生行为。

心理调适的几个方法

1

生活有序

高考结束后,考生的时间突然变得充裕,容易让“胡思乱想”有可乘之机。因此,考生要把自己的生活安排有序,例如,看电影、参加同学聚会、阅读书籍、去户外旅行、走亲访友、运动健身等,都是放松身心的方法。建议考生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

2

缓解焦虑

高考是一种人生经历,等待结果的过程中出现担心、焦躁的情绪是正常的。我们要学会接纳出现的负面情绪,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未来的人生。当紧张、焦虑的情绪来临时,考生可以尝试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调节。

回避转移法:离开令人难受的环境,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爱做的事。

积极自我暗示法:经常鼓励自己,建立自信心。

及时翻篇:无论结果如何,请心平气和地看待。高考只是人生的中间站,而非终点站。

3

寻求帮助

就高考考生而言,如考后出现情绪低落、拒绝沟通、莫名恐惧发抖,又或者出现脾气暴怒、食欲不振、暴饮暴食、睡眠障碍、兴趣丧失等表现,持续较长时间,就要重视,到医院寻求专业精神心理医生的援助。

帮助考生要讲究方法

1

引导考生正确看待高考成绩

家长应避免与考生反复谈论高考、成绩等话题,不要在无形中施加压力。尊重考生的付出,提供支持和鼓励,正确引导考生对考试成绩的认识。高考成绩固然重要,孩子的心理健康、快乐成长更为重要。

2

及时观察考生的情绪及行为

多与考生沟通,陪伴考生平稳度过等待期。当发现考生有焦虑、抑郁或其他比较明显的情绪问题时,家长可以通过聊天和倾听给予他们心理支持。必要时,家长可带孩子到医院寻求心理咨询与治疗师的帮助。

3

鼓励考生参加多种活动

鼓励考生适度放松,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多鼓励考生运动,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做一些平时想做却没有机会做的事情,鼓励与同学结伴郊游、阅读、听音乐等,或者帮家长做家务。

4

营造和谐轻松的家庭氛围

注重亲子关系互动,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家长和考生一起学习、探讨一些社会热点话题,可以改善考生的孤独感、自卑感或焦虑情绪。这样的家庭氛围也有助于考生度过一个充实的假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5

尊重考生的真实意愿

填报高考志愿时,家长应以尊重考生的真实意愿、兴趣为先,可以一起来分析考生在专业、职业领域的优势和劣势,共同制订可行计划,同时还可向专业机构咨询,以便更好地做出选择。

作者: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 马现仓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心理科  李业宁

来源:健康中国

相关阅读
高考后调适,试试这几个给身心“充电”的小妙招
健康中国 2024-06-13
考后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专家支招做好心理调适
人民网 2024-06-13
高考后,考生容易出现的四个心理问题
健康中国 2024-06-12
高考后如何调适,试试这些“充电”的小妙招
健康中国 2024-06-11
高考后如何调适 试试这些“充电”的小妙招
健康中国 2024-06-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