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八成上市券商一季度业绩失速 有“黑马”借自营业务突围
上海证券报 2024-05-09 11:53

上市券商一季度整体业绩承压。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43家上市券商中,36家净利润同比下滑,占比超八成。

究其原因,自营业务仍然是影响券商业绩的关键因素,业绩出现下滑的券商多数在自营业务上“失利”,部分中小券商则凭借自营业务的精准布局实现了“逆袭”。此外,由于股权融资市场收紧,投行业务收入在一季度降幅明显,也拖累了券商整体业绩。

尽管一季度的业绩表现不佳,但分析师仍乐观预计,随着资本市场逐步回暖,以及券商业务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创新,券商的利润增速有望实现逐季改善。同时,券商投行业务虽短期承压,但并购重组可能为券商带来新机遇。

业绩承压下分化明显

一季度,上市券商整体业绩面临压力,业绩分化现象也十分明显。不少头部券商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双双下降。数据显示,中信证券以137.55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一,但同比下降10.38%;国泰君安、华泰证券的营业收入位列其后,分别同比下滑14.05%、32.11%。营收超过50亿元的券商从去年同期的9家降至5家。

净利润方面,中信证券以49.59亿元的净利润居首,但同比下降8.47%;国泰君安、华泰证券位列二、三位,分别同比下滑18.13%、29.39%。在净利润增速方面,43家上市券商中,超八成券商净利润下滑,9家券商的净利润下滑幅度超过50%,在头部券商中,海通证券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达62.56%。

跟去年同期相比,净利润前十排名发生变化,中信建投从去年的第五掉至第十,海通证券掉出前十,国信证券则上升两位至第九,中国银河由第八升至第五。

在行业整体业绩承压下,部分中小券商交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成绩单。中原证券、东兴证券、方正证券、首创证券、南京证券等5家券商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同比双增长。其中,中原证券以85.53%的净利润增幅领跑行业,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自营业务仍是“分水岭”

细看一季度各项业务数据,自营业务仍为券商业绩的重要分水岭。一季度业绩表现好的券商,大多受到自营业务收入增长的提振。

不少券商在一季报中表示,业绩增长主要系投资与交易业务收益增加所致。如方正证券一季度自营业务收入为7.44亿元,同比增长超86%,对整体业绩贡献较大。东兴证券自营业务收入大增136.33%,带动了其一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增长。

在自营业务收入增幅排名上,以“自营收入=投资收益-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统计口径,增幅排在前三的均为中小券商,华林证券、东兴证券、南京证券一季度的自营业务收入分别为0.56亿元、5.54亿元和4.0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2.64%、136.33%和113.60%。

有券商非银分析师认为,券商的自营业务受限于规模,很难为大型券商带来大比例的营收和利润,却可以对小型券商带来较大影响,从而扭转其财报数据,且部分中小券商自营业务去年同期基数也较低。

反之,部分券商一季度自营业务收入大幅下滑,导致其业绩承压。如国联证券一季度自营业务亏损1.49亿元,拖累了业绩;东方证券一季度自营业务收入为7.99亿元,同比下滑30.62%。对此,东方证券在一季报中解释称,投资收益下滑主要跟衍生工具投资收益减少有关。

投行业务寻找破局方向

除自营业务外,投行业务收入下降是券商一季报中另一个关键词。Choice数据显示,43家上市券商中,有33家券商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出现下滑。其中,下滑幅度超过50%的券商中,包括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兴业证券、中信建投等头部券商。

也有部分券商投行业务在一季度实现逆势增长。如红塔证券、长江证券今年一季度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幅都超过100%,广发证券、光大证券的投行业务收入也均实现同比正增长。业内人士认为,股权融资放缓的市场环境对券商的影响并不能一概而论。

面对投行业务下滑的困局,券商正在积极寻找突破口。部分券商计划通过加强海外业务来增加收入。中信证券在2023年年报中透露,今年将坚持国际化发展,拓展国际客户,加强港股股权融资、GDR等海外股权融资业务开拓。

还有券商计划将北交所作为投行业务的重点。国联证券称,2024年,其投行子公司华英证券将以北交所IPO为重点业务方向,通过加快推进现有拟申报项目进展、存量项目筛选和梳理等方式,持续加大北交所项目储备。此外,券商也在并购重组领域寻找机会。投行人士表示,券商可以挖掘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的产业整合机会,并抓住国有企业重组的机遇,从而增厚利润。

编辑/范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