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观·非遗丨石上生花 一方天地
新华社 2024-04-19 20:00

闫森林在贺兰山下品鉴贺兰石,为创作贺兰砚寻找灵感(4月15日摄)。巍巍贺兰山,孕育了坚硬莹润的贺兰石。贺兰石质地均匀细密,绿紫两色,天然交错,叩之有声。有诗云:“色如端石微深紫,纹似金星细入肌。配在文房成四宝,磨而不磷性相宜。”宁夏贺兰石用于制砚,被誉为“朔方瑰宝”。贺兰砚有易发墨而不损毫、余墨加盖而多日不干不霉且保持墨色的特点。2011年,宁夏贺兰砚制作技艺被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闫森林在工作室使用打磨机打磨砚台(3月8日摄)。步入银川文化城,古色古香的建筑下,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在阳光下“叮叮当当”,对着一块贺兰石精雕细琢——他就是钻研贺兰砚雕刻技艺50多年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闫森林。

闫森林在用雕刀雕刻一方砚台上的浪花纹样(3月8日摄)。闫森林出生于制砚世家,祖辈从清光绪年间开始从事砚台制作。他1973年进入银川市贺兰石雕刻厂,跟随父亲闫子江学习贺兰石雕刻技艺。贺兰砚制作设计艺术门类多样、工艺复杂。为创作出精美的砚台,闫森林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学习美术、书法、雕刻等知识,提高制砚技艺。闫森林说,制砚人不仅要有过硬的手上功夫,还要有深厚的文化修养,才能在雕刻时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心静神安,才能做到潜心于精雕细琢,制作出上乘的作品。

这是闫森林的贺兰砚作品(4月15日摄)。走进闫森林的工作室,不同主题、造型各异的贺兰砚陈列其中,方寸之间尽显自然和艺术之美。闫森林介绍说,贺兰石褐紫、豆绿两色相互掩映,常伴有玉带、云纹、眉子、石眼、银线等天然纹样陪衬。一方贺兰砚,要经历相石选料、设计、打砚坯、初步雕刻、精细雕刻、打磨、上光等工序,才会出现在使用者的眼前。制作时要因石制砚、顺其自然、发掘内涵,依据石头的形状、色彩,加以设计和雕刻。

闫森林的好友、书法家陈国鸿(左)在书房练字,他常用的砚台是贺兰砚(4月15日摄)。多年来,闫森林坚持手工制砚,以俏彩雕刻为主,设计了荷塘月色、百家争鸣等多种造型的特色贺兰砚,在雕刻传承中形成了古朴含蓄、气韵生动的“闫家砚”风格。

闫森林的好友、书法家陈国鸿在书房练字,他常用的砚台是贺兰砚(4月15日摄)。多年来,闫森林坚持手工制砚,以俏彩雕刻为主,设计了荷塘月色、百家争鸣等多种造型的特色贺兰砚,在雕刻传承中形成了古朴含蓄、气韵生动的“闫家砚”风格。

闫森林(右二)和徒弟蒋喜文(左一)在给宁夏艺术职业学院学生讲解贺兰砚制作技艺(4月15日摄)。闫森林将一生心血浇筑在贺兰砚的制作、传承和弘扬之中。他将贺兰砚制作技艺的课程开设到大专院校,教授更多人学习贺兰砚雕刻技艺。

午后的阳光下,闫森林在工作室门前使用敲刀打砚坯(3月8日摄)。砚台凝结着雕刻的时光,浓缩着闫森林对贺兰砚制作技艺的理解与热爱。一方造型优美、意境悠远的贺兰砚散发着古朴的光泽,助力文人墨客描绘大好河山,讴歌伟大时代的美好画卷。

闫森林在工作室使用敲刀打砚坯(3月8日摄)。

闫森林在工作室擦拭用来制砚的贺兰石(3月8日摄)。

图文/新华社发

编辑/耿蕾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