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淮海战役烈士 清明前补刻入纪念塔英名录
扬子晚报 2024-04-05 13:37

4月4日,清明节,76岁的马铁凯在位于徐州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下的烈士英名录中,见到了刚被补刻的叔叔马绍伯的名字。

一个多月前,来自沈阳的马铁凯联系扬子晚报/紫牛新闻“热线96096”称,看到本报曾报道过一位93岁老兵卢致俭的故事,这位老兵曾和他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的叔叔是一个团的战友。经过扬子晚报记者牵线,两位昔日战友的后人取得了联系,马铁凯还惊奇地发现,叔叔和卢老两人是同一个连队的战友,也了解到了叔叔所在连队的故事。在补齐相关资料后,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处在今年清明节前,将马绍伯的名字补刻在烈士英名录中。

扬子晚报牵线,成就跨越1500公里的相约

4月4日,又是一年清明至,无限哀思祭英烈。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下,许多民众带着鲜花前来缅怀英烈。

清明节前夕,来自辽宁沈阳的马铁凯及其兄妹跨越1500公里,早早地来到了徐州,他们要在节日当天赶赴一场特殊的相约。

当天一早,登上通向宏伟纪念塔的长长阶梯,兄妹三人手捧白色的鲜花,敬献在刻有淮海战役烈士英名录的墙壁前,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也来到现场,见证这一特殊时刻。这是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围廊的一部分,两侧墙壁上共刻着3万余名烈士的名录。在走廊一端的墙上,有几列颜色略浅的名字,这些都是近年来陆续搜集补录进去的。最后一列的第二个名字——马绍伯,便是马铁凯的叔叔。一见面,马铁凯便激动地引着记者来到刻有叔叔名字的石壁前。

3月24日,在多方的共同帮助下,淮海战役纪念馆正式将马绍伯的名字纳入烈士英名录,跟在马绍伯后面的还有其他7位英烈的名字,都是同一批最新补刻的。在牺牲76年后,他们再一次和战友们并肩。

大约9点半,胡长永一行5人也从安徽萧县赶来,他的老丈人卢致俭是参与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老兵,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首批入朝志愿军的一员,与马铁凯的叔叔同为当时华野9纵26师77团炮连的战友。

两人刚一见面,便激动相拥。“在与他联系前,我对于叔叔的了解仅限于一张烈士证”,马铁凯的眼眶有些红,因为胡长永热心提供的详实材料,才知道叔叔生前的壮烈事迹,“交谈中,叔叔不再是一纸牺牲通知书上的一个名字,他帮我拼凑出叔叔的生动形象。”

马铁凯与胡长永的相识,源于扬子晚报/紫牛新闻2年多前的一篇报道《93岁老兵回到邳州碾庄向烈士纪念碑敬礼:战友们,我来看你们了》,其中的老兵便是卢致俭。今年2月,马铁凯看到这篇报道后联系扬子晚报,在记者的牵线下,他与胡长永取得了联系。“当时看了报道知道是在一个团,再一细聊发现叔叔竟和卢致俭在一个连,觉得惊喜万分!”不过遗憾的是,卢致俭老人已于2022年初故去,“虽然老人不在了,但留下的信息资料,足以拼凑出叔叔的些许过往。”

清明前夕终圆父亲遗愿,叔叔名字被补刻在英名录中

马铁凯说,追寻叔叔故事的想法最初源于他的父亲,“我叔叔21岁参军,22岁牺牲,当年父亲曾到淮海战役的战场去寻找过叔叔的遗体,但是根本找不到,只能抱憾而归,做了一个衣冠冢安葬在老家。这也成为我父亲记在心里一辈子的事情,临终前他跟我们兄弟几个说,叔叔的遗体没有找到,但是希望能把他的名字刻在他牺牲处碾庄圩的烈士纪念碑上。”

2014年,在父亲去世后,马铁凯便陆续着手研究与叔叔有关的资料,可彼时的他除了手上的一张烈士证外,对这个自己素未谋面的叔叔一无所知。他尝试着联系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可当向工作人员报出叔叔的姓名时,对方也未能查到有关信息。就这样,马铁凯唯一的线索断了,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扬子晚报的报道又让他看到了希望,“好在你们的报道让我知道了,还有和叔叔同一个连队的战友健在。”

虽然在马铁凯联系上叔叔昔日战友的家属后得知,老兵卢致俭已经去世,但是他留下的档案,也让马铁凯从中得以了解到叔叔生前的壮烈事迹,“最初从报道上仅仅只获知我叔叔和卢致俭是在同一个团的,但经过和老兵家属深入了解才发现,他们居然还是一个连的,当初他们的炮兵连一共138人,最后只存活下3个人。”

马铁凯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联系到老兵卢致俭的女婿胡长永之后,通过他们的一些档案资料,自己得知在徐州当地还有一家规模更大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虽然那边也查不到我叔叔的名字,但他们表示,只要能够补齐相应材料,可以将叔叔的名字补刻在上面。这一过程比较顺利,在提交了叔叔的烈士证以及山东老家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具的证明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边便很快定下把叔叔的名字补刻在烈士英名录中”,马铁凯说。

补录烈士英名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

根据马铁凯获得的资料,马绍伯出生于1926年,山东省乳山市夏村人,是家里7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幺。1947年,21岁的他在当地入伍参军,是华野9纵26师77团炮连的班长,先后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1948年11月在碾庄战役中壮烈牺牲。

位于苏鲁两省交界的邳州碾庄,是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主战场。碾庄圩战斗发生在1948年11月6日至1948年11月22日,历时17天。淮海战役的胜利,碾庄之战功不可没。76年前,马绍伯和卢致俭同为华野9纵26师77团的战士,与战友们浴血奋战,最终全歼黄百韬兵团,为夺取淮海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在这场战役中,他们连队的138人中仅存3人。因为感念牺牲的战友,2021年11月,已经93岁高龄的卢致俭特地让儿女带着自己回到碾庄,只为看一看昔日共同浴血奋战的伙伴们。

“原本对淮海战役的认识仅限于书本上的概念,在为叔叔多方联系补刻名字的过程中,我对于先辈伟大的牺牲精神有了更加具体的感知。”马铁凯感慨,能让叔叔的名字镌刻在淮海战役烈士英名录上,一方面是完成了父亲的遗愿,另一方面也是让叔叔的英魂得到一种归属,感到很欣慰、很圆满。

负责此次淮海战役烈士英名录补刻工作的王磊也来到了现场,他也是军人出身,补录工作对他而言意义非凡。“这是一场双向奔赴,除了能帮助英烈找到一种归属和认可,同时英烈后人为我们提供的名单、实证资料也是对这段历史的有利补充。”王磊介绍,一年有两次补刻的机会,第一次是在清明前夕完成,留下十天的时间知会家属,好让他们能赶来看望缅怀。第二次则是9月30日的烈士纪念日。

如今老一辈的故事有了新的续写,马铁凯紧紧握着胡长永的手感慨道,“我们的长辈是出生入死的战友,作为后人能有缘相识,一定会把这份友谊延续下去。”

文/笪越 徐韶达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