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十大技术模式,八项已落地昌平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3-30 08:30
草莓秧、玉米秸秆等如何变废为宝?近日,北京市发布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十大典型技术模式,包括秸秆直接还田、离田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多个利用途径。其中,八项技术模式已在昌平区内落地实施。
近年来,北京市秸秆利用率保持稳定在99%以上,结合各区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和农业废弃物产生特点,探索建立了“区域化集中处理模式”“区块化社会化处理模式”“分布式处理方式”等技术运行模式,推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可持续发展。
目前,北京已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十大技术模式,包括麦秸覆盖玉米秸碎混埋还田技术模式;尾菜、林果枝条等在田粉碎技术模式;条剁式堆肥技术模式;膜堆肥技术模式;槽式堆肥技术模式;反应器堆肥技术模式;裹包青贮饲料化技术模式;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模式;林果枝条制作食用菌菌棒技术模式;林果枝条制备生物覆盖材料技术模式。其中,麦秸覆盖玉米秸碎混埋还田、反应器堆肥、条剁式堆肥、林果枝条制作食用菌菌棒、林果枝条制备生物覆盖材料等8项技术模式在昌平区落地实施。
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通过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区建设项目,在全市率先建立涵盖农作物秸秆、蔬菜尾菜等多种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利用台账,同时将农业废弃物肥料化利用、综合利用站点建设升级纳入补贴政策,建成10个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站。近四年来,全区共处理农业废弃物15.1万吨,基本实现农作物秸秆、蔬菜尾菜全量化利用,研发上线农资宝APP,完善运营机制,形成了一系列典型案例。
编辑/彭小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