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龄人口结构变化 专家建言加大补短板力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8 16:36

3月8日,由北京青年报社、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聚势财星,温暖同行——北青金融及养老产业颁奖典礼暨银发时代养老服务和投资论坛”在正大中心举行。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围绕“发展银发经济的政策与实践”发表主旨演讲。杜鹏表示,银发经济是伴随老龄社会的新社会形态而产生的新经济形态。随着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围绕老年人衣、食、住、行、医和其他年龄群体在老化过程中所涉及的“备老”需求,银发经济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

在观点分享中,杜鹏围绕银发经济的内涵、特征、实践、未来四大方面进行深入阐述,他强调,银发经济具有动态发展的特征,发展银发经济不仅需要关注老龄人口数量的增长,更要注意中国的老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谋篇布局

探索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4个方面26项举措。这是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为我国银发经济的蓬勃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勾画了蓝图。

杜鹏表示,《意见》对银发经济的内涵、特点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和发展银发经济的目标给予了系统全面的阐述,将具体的专项工作纳入到银发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中谋篇布局、全面推动,具有国家政策系统集成、承上启下的重大意义。同时,《意见》理顺了养老服务和银发经济之间的关系,将养老服务从基本养老服务拓展到老年服务的各个层面,为银发经济发展明确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围绕银发经济的五大特征,杜鹏指出,第一,银发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紧密相连。第二,银发经济的发展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制约。第三,银发经济涉及社会经济的全方位和多领域,除了涉及医养健康,还与旅游、通信、教育等领域息息相关。第四,银发经济具有动态发展性。当代老年群体的文化、健康程度更高,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因此,发展银发经济需要深刻把握产业、业态、商业模式不断变革细分的趋势。此外,杜鹏强调银发经济的需求具有全生命周期性。具体而言,50多岁的老年人更关注文化和旅游方面的信息,渴望通过文体活动来丰富生活;60多岁的老年人则更注重电商服务的便捷性和周边设置的完善程度,期望能够享受便捷的生活服务。到了70多岁,老年人的关注点转向健康状况和生命延长,而对于8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来说,则更为在乎专业的护理服务和舒适的养老环境。基于这五大特征,社会应该根据银发人口的多元化需求特性和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核心诉求,以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关注银发经济的发展。

补齐短板

推进银发经济可持续发展

受1963年人口出生高峰的影响,2023年已经成为中国老年人口净增长最多的一年。伴随1962-1973年间出生的“婴儿潮”一代逐步迈入老年,未来十年间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增长更为迅速的态势。根据人口预测数据,到203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占比将超过30%,老年人口总数也将突破4亿人。此后,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在2052年前后达到峰值,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将达到5.2亿人。

老龄化加速的另一面,也意味着银发经济前景广阔。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全文总共13次提及“养老”关键词,7次涉及老年人相关内容。银发经济和老龄事业,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杜鹏表示,总体来看,我国银发经济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需求持续增长,同时还呈现出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关键技术和产品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等发展态势。但是现阶段我国银发经济发展还有许多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为银发产业带动经济和就业局面尚未形成,产品和服务之间对接与业态融合不足;银发产业规范与标准欠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较为单一;科技对银发经济发展的红利尚未凸显,传统产品和服务为主的局面仍待打破;银发经济福利色彩浓厚,尚未形成有效的商业盈利模式。

针对银发经济的未来,杜鹏从五大方面提出路径建议。他表示,发展银发经济,既要完善保障体系,加强政府扶持力度;也要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充分发挥市场力量;既要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又要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持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还要做到供需精准对接,扩大银发经济发展内需。

银发经济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要实现银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只有不断完善保障体系、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强化科技支撑、完善标准体系建设以及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才能更好地推动银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老年人打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和服务体验。

文/张紫瑜

编辑/范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