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孟繁东:乐己所乐
作家联盟 2024-03-17 16:00

作者|孟繁东

每一座城市都会有式样不一的图书馆,学校、单位、社区都会有供人阅读和学习的图书馆。没有图书馆的城市是不健全的。有时候图书馆是彰显文化思想的地方,而没有图书馆的城市往往是会失去思想血液的根基。图书馆是一座文化艺术思想的殿堂,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图书馆是一座知识的宝库,每一本书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对于一位渴望读书学习的人来说,图书馆可能就是他思想学习的宝库和天堂。

省图书馆正月初一举行赠书活动,而且这一活动已经举办了多年,并且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赞许。对这活动我也参加了几年,暂且不说赠书的内容如何,光举办这赠书活动的意义就远大于所赠书的内容。

我喜欢图书馆。喜欢它高大庄严肃穆气派的外型,和内部宽敞明亮的装修格局。喜欢这里的宁静和书香氛围。平日里我个人爱好不多,除闲时逛逛书店,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

逛书店时,对那琳琅满目摆满书架的各类书籍,总有一种爱不释手甚至是据为己有的心态。以至于每次都不会从书店空手出来。否则的话内心总有种空落落的感觉,这就好像女人逛街一样,购些自己心仪之物,心里才能满足,才能乐此不疲。

虽说逛书店是极大的享受,但毕竟有时不免馕中羞涩。不可能将所有自己喜欢的书都购买回家,况且家中几个书架都已经摆满了我购得的各类图书,眼见得家里到处都堆放着我的书;妻子虽然总抱怨我书买的太多,或是责怪我,现在谁还买书。信息这么发达,手机上什么书不能下载。但是,抱怨的同时,还是找木工在家里客厅做了一面墙的一个大书架。以满足我这只投资少回报的“嗜好”。

除逛书店或旧书摊,图书馆是我最喜欢呆的地方。我喜欢这里的安静,更喜欢这里的读书氛围。在这安静的氛围里,没人高声喧哗,连走路都是轻轻的。不管是在书架旁书桌前,每个人都是那么聚精会神地或查资料或在阅读。图书馆安静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喧嚣的世界,只有书页翻动的声音和笔尖在纸上的沙沙声。而这种翻动和读者聚神会神的氛围不能不感染着每一位读者。

总之,图书馆的安静氛围犹如一曲轻柔的乐章,弥漫着书香与知识的气息。只要在图书馆呆上一天,出来后心情舒畅愉悦;有种“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或者是“孤城旧帙新图满庋藏,贵于瑶液重于粱。颜如玉更黄金屋,莫若此中滋味”的感觉。静静地坐在图书馆的角落里,透过大厅玻璃窗照射进来的阳光温柔地洒在书桌上,映照出一片温暖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让人陶醉在这知识的海洋。试想一下每个阅读者的心情能不愉悦,能不文思泉涌吗!

到图书馆除能阅读各类型的书藉外,最重要的一点还有各种资料的查询。抄写阅读笔记,是给自己储存知识进行备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我在上学时父亲经常教育我的一句口头禅。那时候能阅读的书少之又少,特别是当知青的那几年,能读的书就更少的可怜。那些年流行手抄书,凡是什么流行歌曲、小说,只要大家认为有阅读趣味的手抄本,都互相传阅手抄。高中时候我曾经一度迷上了半导体收音机的组装,以至于下乡插队时借了物理老师一本《怎样组装半导体收音机》的书。因此,为了将这本书的内容保留下来。我便将这本近300页的书手抄下来,其间还请知青点上一位女同学利用下工休息时间帮忙抄这本书。

那时,像当时在全国知青中间流行的手抄书《第二次握手》《一只绣花鞋》《资本家的女儿》等手抄本我都抄过。还抄过《古文观止》下册,郭沫若先生的《李白与杜甫》。特别是《古文观止》由于在手抄过程中加深了理解增长了古文知识,一直到今天我所能背诵的,大都是当年所抄的大部分文言文。足以见得抄书“烂笔头”受益的好处。参加工作后我抄的最重要的一部书是《史纲评要》上下二册。其它的抄书就是读书笔记和阅读卡片了。

在过去,抄书是与读书并重的一种求知手段,所以有不叫“抄书”而干脆叫“抄读”的。孙德谦《古书读法略例》卷四载:“自一经手钞,当时意既专注,可使过目不忘。较之泛泛浏览者迥乎不同,吾是以知钞读之为益宏多也。”他强调了:“抄书”为“抄读”。

在雕刻版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完全靠手写,故得书不易。但也正因为手抄书,却大大有助于记诵,学问的基础因此打得扎实。因此,抄书可以帮助记忆和加深理解的重要意义。更便于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通过人们的抄书实践而被发现、被肯定。后来,雕版印刷术虽发明了,得书不那么难了,但抄书的习性在中国历代文人中却一直因袭不绝。

晋代葛洪,从小爱学习,但家穷,只好“躬自伐薪,以资纸墨,夜辄写书诵习,遂以儒学知名。”他一生中,“抄五经、史、汉、百家之言、方伎、杂事三百一十卷,金匮药方一百卷,肘后要急方四卷”(《晋书.葛洪传》)。葛洪不但是当时的大儒家,也是著名的医药家。可见他抄书之勤,受益之大。另外还有,唐代柳仲郢,对有的史书抄了一遍还不够,竟再抄一遍,以帮助记忆和理解。苏轼数遍抄录《汉书》《后汉书》。明未顾炎武在《钞书自序》中自述:“游四方,未尝干人。有贤主人以书相示者,则留。或手钞,或募人钞之。”凡凡种种抄书的人很多,举不胜举。

鲁迅先生在北京教书做事时,凡遇到难得的古籍善本,就大量抄录。自一九一三年三月五日起至三月二十七日止,就亲自抄写谢承《后汉书》,约十余万字。为辑录《古小说钩沉》,鲁迅先生用以从多种类书中摘抄珍贵材料的纸条就不下五千张。

韩愈提出过“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的主张,意思是说,遇着记事繁杂的历史书籍时,必用笔记的方式把重要事件摘录出来,遇着纂言丰富的理论书籍时,必用笔记的方式把精微言论钩取下来。韩愈论述的是读书方法,而鲁迅先生却把它贯穿于抄书工作之中,该全抄则一字不漏,只搞录则“提要钩玄”。

当代科学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在网上任何学术资料的查阅都十分便捷。但在图书馆里绝大多数的阅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仍然是笔耕不辍得在笔记本上抄录着。某次我随中国诗词网一些诗友去酒泉采风。在坐谈中肃州区文化馆章馆长即席朗诵了全篇的《心径》和汉.东方朔的《答客难》得到了在坐诗友的阵阵掌声。事后我对章馆长的超强记忆赞叹不已,而章馆长却笑着对我说,“那有什么超强记忆,我就是对喜欢的文章除了背诵外,那就是抄录,抄录即能加深理解增强记忆,还能练习书法,俩全齐美”。在我身边的一些师友有很多都有抄写阅读的习惯,这可能就是与著书者在用智慧和思想在交流在领悟吧!

梁启超在《治国学杂话》中说:“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一个条陈,这方法是极陈旧的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抄录或笔记。…这种工作,笨是笨极了,苦是苦极了,但真正做学问的人,总离不了这条路。”

“发明的最初动机在注意,抄书便是,促醒注意及继续保存注意的最好方法。当读一书时,忽然感觉这一段资料可注意,把它抄下。这段资料,自然有一微微的印象印入脑中,和滑眼看过不同。经过这一番后,过些时碰到着第二个资料和这个有关系的,又把它抄下,那注意便加浓一度。经过几次之后,每翻一书,遇有这项资料,便活跳在纸上,不必劳神费力去找了。这是我多年经验得来的实况。”

这段话告诉我们:有志于学者,抄书之功断不可省。就是当下这电信网络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如果浏览到我认为是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或资料,我还会将它抄录到笔记本中,一是加深记忆二是以备写作之用。

在当今这高速发展的快节奏的时代,普通人太容易焦躁、迷茫,不容易看清事物的本质。书籍,就像一位导师,带领我们越过一座座山,趟过一条条河流。

做自己所乐之事,把读书当投资,这种投资能使灵魂得以慰籍,思想得以超越。一个人花在自己身上的时间,决定了人生的走向和所能到达的高度。你阅读的每一本书,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你的思维,改变你的人生方向。

当我坐在图书馆的一个角落里,内心深处感受到了一种静谧的美,让人陶醉其中,享受着宁静的快感。真正感受到图书馆是一座艺术的殿堂,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

图书馆是一座知识的宝库,每一本书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图书馆又像似股票投资交易所,在这里所读所抄写的书不也是投资吗!这种投资让思考力和判断力更强,更有自己的价值观。更有共情力,更敏感。能使自己无畏寂寞,享受孤独的愉悦。更立体而有趣,灵魂更饱满。

“苟有恒,何必废寝忘食;最无益,莫过一曝十寒!”心灵沐浴在阳光下,每天都从读书,抄书开始。持之以恒,把读书当成最好的投资,把抄书当作趣味的最好媒介。

2023.2.26写于夕雅楼书斋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