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夫妇做短剧每月进账4亿多?业内:短剧赛道八成项目亏损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3-12 13:17

3月11日,微博话题“一对夫妇做短剧每月进账4亿多”登上热搜。据媒体报道,春节档《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等短剧爆款迭出,有的剧集上线当日充值达2000万元。点众科技押中多款,与咪蒙合作发行《八零后妈》,还出品了《龙年大吉》。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点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9月,法定代表人为陈瑞卿,注册资本约4560万元人民币,陈瑞卿夫妇二人合计控制点众科技超过55%的股份。据高管透露,去年9月开始,点众每月的充值收入,稳定在4至5亿元之间。除发行《八零后妈》之外,点众科技还参与出品听花岛的《裴总每天都想父凭子贵》《如此神秘的他》等多部热播短剧。而听花岛的背后实控人正是咪蒙(马凌)。

“一对夫妇做短剧每月进账4亿多”的消息一出,话题点燃网络。“分分钟干掉90%上市公司”“天天刷到这个剧,这个剧是真的可以”“我花了90元,确实上头”,有网友们评价称。但与此同时,绝大多数网友质疑这一消息的真实性:“一个月4亿,一年就是48亿,有这么大的盈利吗?”“这怎么可能啊,不可信!”

站在风口上的短剧,赚钱真的那么容易吗?记者与国内多位短剧人士交流发现,目前,短剧行业呈现出典型的“二八定律”,即20%的项目赚钱或保本,80%的项目亏损。“短剧行业里,最赚钱的还是具有流量的平台方,其次为投流方,即短剧投放流量方(以下简称‘投流’),如果制作方不参与投资,能赚的钱相当少,几乎就是‘搬砖钱’。”

换言之,短剧行业对外收入数字亮眼,实际上给到平台的投流成本就占到了消耗收入80%甚至更高,而平均拍摄成本也从去年的10至30万左右涨到了30至60万甚至更多,再除去剧本、平台抽佣等成本后,真正赚钱的短剧比例很小。短剧在出海过程中,投流成本甚至更高。九州文化海外总编钟惠曾表示,“一千万票房的剧,大概有近九成是投流成本。目前海外短剧的投流渠道中,TikTok占据一半,其次是Meta(Facebook)、谷歌等。”

据艾媒咨询数据,2023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373.9亿元,同比上升267.65%,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超500亿元。与此同时,微短剧的投流规模也十分惊人。短剧数据平台DataEye显示,2023年年初,短剧行业每日消耗流量成本3000万元左右,端午前后突破6000万元,国庆峰值超1亿元,11月受监管影响,上千部违规短剧被禁投,短剧大盘出现下滑,今年以来,短剧大盘趋于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了解到,随着入局者变多,竞价广告让投流价格跟着飙升,甚至部分微短剧出现边拍边投广告,吸引用户充值后再滚动投流。行业人士表示,一部微短剧“爆了”的标志是充值过千万,但往往也意味着投流近千万,一部40万成本的短剧,按业内约定5%的分成比例,充值需要达到800万,制作方才算保住成本。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微短剧“点石成金”的“暴富神话”,水分不小。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