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诉源治理有声有色,司法服务有力有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9 14:00

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分别向大会作工作报告。今年的两高报告再度聚焦“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促推国家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纵观两高报告,法检机关服务保障民营经济的思路清晰、措施实在,既坚持法度,又不失温度,可谓干货满满、诚意十足,其中的一个突出亮点是以能动司法做实诉源治理,并取得了有声有色的成效。

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是两高推动企业合法合规经营,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诉源治理的务实举措。回顾过去一年工作时,最高法工作报告表示:“对658家涉案民营企业适用刑事合规程序”“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从刑事领域拓展至民事、行政、执行领域,相关案件已达1700余件”。一个案例胜千言。报告中点出了这样一个典型案例:某纺织印染企业超标排污多次被罚,促其合规整改,去年四季度产值同比增长85.7%。最高检工作报告介绍:“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办理相关案件3866件,对整改合格的1875家企业、2181名责任人依法决定不起诉,对415名责任人起诉时提出依法从轻判处的建议”……上述举措、数据和案例,生动记录了法检机关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也昭示着他们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坚定决心。

良医治未病,未雨先绸缪。针对涉企犯罪案件数量逐年增长且类型相对集中的实际,以及一些企业内控机制建设、市场发展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各级法检机关坚持把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作为落实治罪与治理并重的重要抓手,扎实加强诉源治理,防范涉企违法犯罪的发生,既优化了营商法治环境,也有力促进了企业合规经营健康发展,得到了广大企业的普遍欢迎和认可。

推进诉源治理,还集中体现在结合办理的案件,深化用好司法建议、检察建议,深度参与和融入社会治理上。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示范带动,制发1至5号司法建议,各级法院跟进发出司法建议9429件,携手相关部门力促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与此同时,检察机关发出检察建议3.9万份,“标本兼治”破解各类社会治理难题。法检机关坚持从用好司法建议、检察建议入手,将案件办理、以案促改、警示教育贯通起来,堵制度漏洞、补治理短板,以高水平司法服务服务社会治理,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这其中最高检工作报告点名表扬了北京检察机关办理的一个典型案例:2023年,北京市检方深挖办案中发现的涉及上万张特种作业假操作证问题,推动查办制贩假证人员126人,督促主管部门落实监管责任,溯源整治假冒国家机关官方网站226个。这个鲜活的案例,既是检察机关积极践行“抓前端、治未病”理念的生动缩影,也是有力有为参与和融入社会治理的真实写照,更彰显了检察机关“主动跨前一步”的责任担当。

在谈及“2024年工作安排”时,最高法提出:“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法治环境”“充分发挥司法建议作用,促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最高检表示,要“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用法治增强企业发展信心”……表态掷地有声、铿锵有力,顺应企业和群众意愿,值得点赞期待。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新征程上法检法机关和广大干警应当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各级法院、检察院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两高报告精神,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作风办好每一个案件,并充分能动发挥职能作用,用心用情用力擂响诉源治理更强音,标本兼治、砥砺前行、久久为功,定能为谱写“中国之治”的新篇章贡献更多司法智慧和力量。

文/杨维立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