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5 07:00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任务艰巨、工作千头万绪。唯有抓住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这个“牛鼻子”,才能将顶层设计与各地具体实际相结合,守好“三农”基本盘。我国各地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要因地制宜,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如此,各地方能立足资源禀赋,建设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近日发布。《意见》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重点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就是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勾画出的最新“路线图”。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任务艰巨、工作千头万绪。这其中,既包含如何打牢国家粮食安全这一重要根基的系统谋划,也涉及怎样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现实挑战的硬招实招,既需要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统筹协调,又需要直面农业转变发展方式任务依然繁重,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面临较大压力等新的考验。唯有抓住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这个“牛鼻子”,才能将顶层设计与各地具体实际相结合,守好“三农”基本盘。

“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20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旗帜鲜明地提出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就是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把乡村全面振兴美丽画卷变成生动现实图景。

实现粮食稳天下安,就要聚焦农民关心的种植成本高、补贴标准偏低、市场价格下降、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让农民种粮有钱挣。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就要聚焦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统筹用好就业帮扶车间、公益岗位等渠道,稳定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推动建立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要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对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的新期待,就要在推进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完善水电路网、优化教育医疗养老供给、深化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等方面多下功夫。

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是“千万工程”的核心要义。我国各地农村情况千差万别,自然条件、风土人情、发展水平、工作基础各不相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要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搞“一刀切”,也不能搞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而是要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如此,各地方能立足资源禀赋,建设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