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答卷|陈思畅:我们要去思考为什么要快和远,辩证地去看待周围的事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7 11:00

过去一年,您过得好吗?

这是继2021、2022之后,《天天副刊》连续第三年推出自己的年终问卷。

2023,这个世界动荡不安,多地的黎民至今仍在炮火下挣扎求生。岁末年初,我们当如何保持内在的宁静与定力?在回顾、总结、道别之后,我们又该如何展望、求索、启程?

《天天副刊》期待,以这九个简单的问题和若干诚恳的回答,共同记录这个时代行进的步履,还有你我内心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答卷人

陈思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知名科普主播。

1.如果用三个关键词来记录2023年,您会选择哪三个词?为什么?

陈思畅:坚持——2023年对医生来讲是挺难过的一年。我不知道这是终点还是起点,但为此能做的应该首先还是坚持。

家庭——家庭是80后医生,特别是男医生,男外科医生,男神经外科医生,最忽视的东西。经常在工作上就已经耗尽了全部的精力,无论是自己的父母、爱人、儿女,我们都给予得太少。好在我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也希望能在这一方面有所改进。

内省——是任何人都要做的事情,尤其是医生更要不断地自省。因为我也意识到,随着自己年资升高,愿意指导我、批评我的人会越来越少,所以更要靠自己去反省和进步。最近看了罗翔的一本书,第一句话就是“知己无知谓之智”,深以为然。

2.这一年,您闯过的最大难关是什么?您的内心在保持“战略定力”方面有什么心得愿意分享?

陈思畅:最大的难关应该还是面对亲人去世的伤痛。我的奶奶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近些年已经不能说话和认人,但是她并没有不开心,失智只是让家人多了些麻烦和烦恼。新冠的感染和5天的高热,让她已经基本陷入昏迷状态。生命弥留之际,虽然我知道帮助她开放气道就可以让她顺畅地呼吸,下个胃管就能帮助她补充营养和延长生命,但家人和我没有这么做……

在人生管理中,我认为“哲学层面”应该比战略层面更高一层。当别人在研究怎么样做才能走得快,走得远的时候,我更想关注什么是“快”,什么是“远”,我们要去思考为什么要快和远,辩证地去看待周围的事务。

3.2023年,有没有一段亲身经历,曾带给您温暖和感动,让您很难忘、很受鼓舞?

陈思畅:医患之间无条件的信任总是让人感动。一名手术后的患儿,因为癫痫没有完全控制住我们加用了一种药物,结果却出现了极为罕见的严重过敏反应。孩子全身皮肤像被烫过一样起泡、剥离,就连消化道、呼吸道的黏膜也发生溃烂,送到ICU抢救。可以说孩子的情况任何家长看到都会立即崩溃。

尽管如此,家属还是在冷静地和我沟通病情的变化。这种患者给予的无条件的信任,让我更加难忘和受到鼓舞。虽然我们作为外科医生对于过敏也是束手无策,但也帮忙咨询和给点建议。现在孩子的过敏可能稍有好转,但是仍未脱离危险,我们也都希望他能坚强,尽快好起来。

4.2023年,哪一种“全新事物”进入了您的生活?给您带来什么变化?

陈思畅:“直播”。因为我经常做医学科普,目前抖音上粉丝数量有几十万,也成了一个小网红博主。每当在周末或者空闲时间,就会在抖音上做直播,为大家解答一些专业的问题。尽管不能给人真正看病,但能为咨询者提供一些方向性的指引。我们的直播间最多有上万人同时在线,一般一小时会有十几万人进入。虽然直播占据了很多的业余时间,也没有其他博主的直播收入,但是能帮助病人少走弯路也是很开心的。

5.这一年中,会有一些作品(无论书、影视剧、综艺、展览,还是短视频、网课……)给您留下较深印象,您会选哪一个分享给大家?理由是什么?

陈思畅:喜欢听“樊登听书”,每年大概听200本左右,但感受比较深的是冯唐讲的《资治通鉴》。因为冯唐是学医的,所以可能三观比较合?总之听着还是挺有意思的。他是从企业管理角度,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讲《资治通鉴》,讲为人处世,既能学习历史,又能为我所用提高自己。

6.这一年您个人完成的最满意的一件事是什么?

陈思畅:在医师节,给全院职工唱了首歌。因为我比较惧怕上台,唱歌水平也不高,我只好夜以继日地练习。为了演唱得自然一些,我打车的时候直接唱给司机,克服了尴尬情绪。最后的舞台效果肯定是一般般,但是我已经做到最好的自己。

7.有得有失,人生才真实、圆满。2023,您哪一项“失去”最是刻骨铭心?

陈思畅:奶奶去世。

8.年头岁尾,如果您有一番话一直想说给某个人却始终未曾说出口,它是什么?对谁?

陈思畅:非要找一句的话,那我想对管我借钱还没能力还的朋友说:今年您一定能挣大钱,到时候别忘了我。

9.“我们的目标,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2024年,您个人在“过上更好的日子”方面,无论精神、身体还是物质,有哪三条优先的小目标、flag?

陈思畅:1.体重减到75kg。2.争取拿个课题。3.争取再做一件突破自己的事情,比如说报名在年会上讲个脱口秀。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