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遭遇利率下行“冲击波” 成本线面临双重挑战
证券时报网 2024-01-25 09:45

随着利率长期下行,“利差损”风险持续成为保险业高频词汇。

为防范“利差损”风险,今年1月万能险结算利率将正式挥别“超4%”时代,这是继去年8月传统寿险下调预定利率上限后,保险产品再度下调收益率。利率下行叠加寿险新业务获取难度增加,给保险公司成本控制带来双重挑战。

有险企向记者表示,将会主动控制保费规模,以应对当前困局。

博弈规模与收益

“我们将继续控制负债端保费规模。”一家小型寿险公司负责人张立(化名)为去年没有跟风大卖预定利率3.5%的保险产品而庆幸。他告诉记者,“股东和管理层在这方面达成了一致。”

持续下行的利率和不断下滑的投资收益率,使得投资收益覆盖保单成本的难度增大,保险公司面临的利差损风险以及再投资风险上升。

作为金融市场“无风险收益率”的主要参考指标,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是衡量各类资产收益率的锚。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下行至2.5%附近,10年期国开债下行至2.64%。同时,剧烈震荡的资本市场令权益投资的收益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利率下行对保险公司经营影响重要且深远。寿险公司原本有三大利润来源——费差、死差、利差,其中死差和费差贡献承保利润,利差贡献投资利润。如今寿险公司盈利普遍依赖于利差,主营产品中多为利率敏感度高的传统年金险、终身寿险等产品。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27.5万亿元保险资金的年化财务投资收益率为2.92%,年化综合收益率为3.28%。其中,财务投资收益率罕见降至3%以下。

中小公司由于基础薄弱,固定成本难以通过规模来摊销,更早感受到利率下行的寒冷。对于中小型保险公司来说,以3.5%预定利率产品来计算,可能要达到4.5%甚至以上的投资收益率才能实现成本“打平”。

张立所在的公司经营时间较短,且配置了不少高流动性资产,不必过于担心规模下降带来的流动性压力以及其他综合因素,虽然付出的代价是增长停滞、难现盈利。但对于一家生命线脆弱的小型公司而言,没有什么比减少亏损活下来更为重要。

对于稍大一些的寿险公司来说,压力也不小。北京一家寿险公司投资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如果说以前还能实现资产和负债之间较好平衡的话,那么现在已经到了“弱平衡”阶段。以前卖的产品基本都能实现成本收益匹配,现在卖的产品勉强能够实现,但是续期保费和再投资确实面临匹配压力。

“这两年以来不仅债券利率下行,权益投资不确定性增加,另类资产供给也在减少。在降息周期,只能用两个字来应对——硬扛。”该负责人说。

一家大型保险资管公司高管坦承,面对利率下行带来的各种挑战,大公司承受能力强些。小公司调节空间相对较小,如果权益投资出现大幅亏损,还可能影响到偿付能力充足率。

有大型寿险公司高管在几年前就曾担忧地表示,寿险公司最大的风险不是当期收益率高低,而是长期收益率能不能覆盖负债的成本。

新业务利润率下降

除了投资端收益率下行,保险公司在负债端还面临利润率下降问题。即便是大型寿险公司,在双重压力下保持平衡也不轻松。

北美精算师王晴曾在多家寿险公司担任过总精算师,他分析计算了6家大中型寿险公司2017年~2022年的财务数据。研究显示,其中3家公司新业务价值打平收益率,普遍呈现逐步上升趋势,且增长幅度明显。例如,其中一家公司2017年的新业务价值打平收益率为1.28%,2022年上升至3.96%,这意味着保险公司获取同样新业务的收益率要求逐年增加。

王晴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行业竞争加剧,产品附加费用率下降造成产品本身的利润率下降;二是因为公司固定费用的降幅远低于公司新业务标保的下降,固定成本的摊销也使得公司的新业务价值(VNB)打平收益率上升。

再从会计利润打平收益率来看,除了平安人寿为2%左右,其他5家公司均超过3%,而6家公司实际综合投资收益率均不超过3%。这意味着要实现会计利润打平,在利差贡献降低的情况下,费差和死差需要发挥更大作用。

多个险种下调利率

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已从多个层面引导保险公司防范利差损和降本增效。

降低负债端产品利率是防范利差损最为直接的方法之一。各保险公司即将公布的万能险2024年1月份结算利率,结算利率上限将全面按照新要求执行。

据证券时报记者此前了解,监管部门要求,2024年1月万能险结算利率不超过4%,6月起再进一步下调,下调后的上限为3.5%~3.8%,对不同公司有不同要求。

这也是时隔3年多,监管部门专门就万能险结算利率再下达要求。上一次结算利率下调是在2020年9月,多款万能险结算利率下调至5%以下。

除了万能险,去年8月起,保险公司已按监管要求停售所有预定利率高于3%的传统寿险,预定利率高于2.5%的分红保险和最低保证利率高于2%的万能保险。2019年8月,普通型养老年金或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长期年金的评估利率已由4.025%上限调降至3.5%。

除了产品利率下调,监管部门也在通过“报行合一”推动保险公司算账经营,降低经营成本。1月19日,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银行代理渠道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保险公司不得直接或间接以出单费、信息费等名义向银行代理渠道支付佣金以外的任何费用。这是监管部门第三次发文强化对银保渠道“报行合一”的管理。

据公开信息,截至目前,按照“报行合一”要求,保险公司与相关银行已经完成“总对总”层面的重新签约,银保渠道的佣金费率较之前的平均水平下降了约30%。

华西证券分析认为,随着万能险结算利率的下调、银保“报行合一”的强化,险企负债端的利差损风险和费差损风险将进一步降低,进而将缓解险企资产负债匹配压力。

防范利差损

需多措并举

从全球市场来看,长期低利率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都是巨大挑战。

中国保险业也曾经历过一场由利差损引发的危机。1999年以前,保险公司曾销售出了大量高利率保单,有的保单利率甚至超过8.8%,随后的降息周期一度令寿险公司背负上沉重的利差损,最终这一问题伴随着中国保险市场的高速发展而成功化解。

解决利差损问题的传统方法是实现资产和负债匹配,包括收益率匹配和久期匹配。久期匹配方面,由于长期资产有限,我国寿险业一直存在一定的久期缺口,收益率匹配上,匹配的难度在逐渐增加。

有分析人士认为,从海外经验来看,保险业应对利差损的关键是负债和投资两端发力,投资管理和负债经营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并做好资产和负债联动。在资产端,需要进一步完善资产配置,夯实投资能力;在负债端,需要调低产品预定利率,多元化利源结构,优化负债成本。

当然,在预定利率下调过程中,保险公司不能忽视客户利益,还需要通过保险服务的优化,更好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除业务本身外,降低业务费用率以及降本增效,也是保险公司降低负债成本的关键。这也是监管部门近年来一再引导的方向。

华泰证券认为,保险公司最大的优势是时间,长久期的资产和负债为保险公司提供了较为充裕的时间来调整资产和负债结构。如果新单的定价利率在未来持续下调,投资收益率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始终高于利差损平衡点。穿越利率周期要求保险公司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在利率下行周期中不断降低负债成本。

编辑/范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