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依法治网,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31 14:50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条例》)于2024年1月1日正式施行。为贯彻落实《条例》,扎实推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北京市委网信办自今日起,在属地网站平台开展为期3个月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专项行动。本次专项行动立足广大网民反映强烈的典型乱象,集中整治内容导向不良、未成年人网络沉迷、个人隐私保护不力3类9个方面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

2023年12月底发布的《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突破1.93亿,其中九成未成年人拥有属于自己的上网设备并主要使用手机上网。在未成年人上网过程中,存在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过度沉迷网络以及未成年人信息泄露、网络欺凌等问题,少数未成年人甚至因此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是家长和社会舆论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明确要求网络平台要建立防未成年人沉迷系统,实施青少年模式,2023年8月,进一步将“青少年模式”全面升级为“未成年人模式”,推动模式覆盖范围由APP扩大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商店。

但是,在有的网络平台,防未成年人沉迷系统、未成年人模式形同虚设,未成年人可轻易地用成年账号(二手账号)上网,网络平台也不对网络用户登录使用网络、观看视频、玩游戏进行身份识别。还有的网络平台以帮未成年人绕过未成年人模式、破解防未成年人沉迷系统为诱饵,吸引未成年人。治理这一问题,必须压实网络平台的责任,要求网络平台严格实施未成年人模式,对不履行网络保护责任的网络平台进行严厉查处。

网络平台把未成年人作为牟利对象,过度逐利,这是影响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的重要原因。比如,有的未成年人模式中,网络平台提供给未成年人的网络内容枯燥、缺乏吸引力,导致未成年人不愿意选择未成年人模式。还有一些面向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教育产品,也打“色情”“暴力”擦边球,这就是受利益因素影响。网络平台要意识到,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这也是网络平台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网络平台要对照《条例》进行自纠自查,完善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保护体系。

同时,也要强化家长(监护人)的监护、教育、引导责任。对于孩子沉迷网络、游戏问题,有的家长把责任推给网络平台与监管部门,却忽视了自身的监护责任。现实中,有的家长不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培养孩子积极的运动习惯与健康的生活习惯,却把自己的账号给孩子上网、玩游戏、看短视频。再严格的监管,面对这样的家长(监护人),恐怕都无能为力。

也有家长为自己没有时间陪孩子辩护,辩称工作太忙。其实这主要还是家庭教育意识问题。有的家长有大量业余时间用于打游戏、看视频,同时用手机、IPAD“打发”孩子。调查显示,我国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关系问题,九成与手机有关。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家长(监护人)要在孩子上网、使用手机时,教育、引导孩子学会控制时间,识别不良网络信息,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

落实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需要形成全社会的合力。营造清朗、积极、健康的网络生态,要严格按《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要求,依法依规管网治网,保护未成年身心健康成长。

文/熊丙奇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不断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体系
中国青年报 2024-11-24
关于未成年人上网,国家网信办发布重要指南
微言教育 2024-11-19
《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答记者问
中国网信网 2024-11-15
北青快评 | 全面禁止未成年人玩网游,能让未成年人远离游戏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7
用法治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坚实屏障
中国青年网 2024-01-11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元旦起施行 织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立体“安全网”
新华社 2024-01-02
依法治网,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31
上好未成年人防沉迷这一课
中国教育报 2023-12-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