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发作,多吃辣能快点好?
人民网科普 2023-12-11 09:30

口腔溃疡,磨人的痛。但最近有人说:“口腔溃疡了可以多吃点辣的,‘刺激它’就能快点好”?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类似的,诸如“缺乏维生素就会长溃疡,所以一长溃疡就该多吃点水果”这种论述也在口腔溃疡受害者大家庭里面广泛流传,虽然比最前面说的那种“理论”稍微有点“道理”,但不多。

这些民间“偏方”依然不足以代替广泛的、专业的共识,尤其是在治病方面,绝不可能“别人怎么怎么样,我就也能怎么怎么样”。

事实上,吃辣并不能帮助口腔溃疡愈合。“吃辣——刺激口腔溃疡——免疫系统优先处理”的这个想法也有些想当然。

免疫系统在进行组织的修复时,并没有我们这种宏观视角,如果说创伤越厉害就会越早修复的话,我们在溃疡上面切一刀是不是更容易让它愈合?殊不知,其实各种刺激,不管是化学的、物理的,都会让溃疡这一种创伤变得更深。我们长了溃疡后,应该给它足够的“安宁”,为了减少疼痛,吃东西应该尽量避免辛辣、避免高温。

口腔溃疡是怎么发生的?

口腔溃疡其实是口腔黏膜溃疡性疾病的简称,主要包括: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白塞病、创伤性血疱和创伤性溃疡、放射性口黏膜炎、化学治疗诱发的口腔黏膜炎及赖特尔综合征。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也就是最常见的“口腔溃疡”。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一群生活方式极其类似的同学、同事或者朋友中间,有的人反反复复长溃疡,有的人却从来不知道溃疡的滋味。那么口腔溃疡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呢?

病因不明,目前认为本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遗传背景加上适当的环境因素(包括精神神经体质、心理行为状态、生活工作和社会环境等)引发异常的免疫反应而出现RAU特征性病损(RAU是指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也就是我们最常见的“口腔溃疡”)。

目前知道的一些理论包括以下几个:

1、溃疡发生有家族遗传性,这是几乎无法改变的内因;

2、精神紧张、处在劳累的工作环境和高压的社会环境下也更容易长溃疡;

3、免疫性疾病、消化道疾病、创伤、细菌和病毒的感染也会引起溃疡发生,创伤不仅不能“治愈溃疡”,恰恰相反,创伤是导致溃疡的可能原因。

口腔溃疡长什么样子?

口腔溃疡一般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圆形或椭圆形病损,具有“黄、红、凹、痛”的临床特征。

黄,指溃疡表面有一层黄色假膜;

红,指溃疡周围有一圈红色充血带;

凹,指溃疡中心略有凹陷;

痛,不用解释了吧。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具有周期性反复发作特性和自限性。

复发性口腔溃疡也存在各种级别,我们最常遇到的,也就是最主要的一类,即轻型复发性溃疡。

医生怎么治疗口腔溃疡?

由于绝大多数(75%~85%)口腔溃疡都是轻型口腔溃疡,主要出现在嘴唇、舌头、颊部、上颚,大小均在10mm以内。每次出现的个数在10个以下。从治疗上看,对于大多数轻型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来说,不治也会好。但是要根治“复发性口腔溃疡”,我们无能为力。

如果长了溃疡,又不想去医院,只要“熬着”,并且注意口腔卫生,多漱口,不进行物理或者化学刺激,1周左右疼痛度会渐渐减弱,并且在2周之内,大多数溃疡就会不治而愈。

但这不代表我们什么都不做。口腔溃疡的治疗目的不在于“根治”,而在于最大程度减少复发次数、延长复发周期,并且减轻溃疡发生所带来的疼痛感,最好还能“加速”愈合。

医生通常从三方面进行针对性干预:

激素成分:如地塞米松,可以抗炎、促进愈合;

抗菌成分:防止继发感染;

止痛成分:减轻疼痛。

我们经常使用的溃疡贴膜往往就含有上述成分,并且还有一类溃疡凝胶可以覆盖在溃疡表面且不易被冲刷走,起到物理隔绝溃疡表面和口腔环境,从而减少摩擦带来的疼痛。

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就医

遇到特殊情况,建议是要赶紧找个医生看看的,比如口腔溃疡超过1个月没有愈合,甚至有的溃疡还很大、很深、很痛,就应该提高警惕,防止恶性改变。

溃疡发生此起彼伏,基本上就没有完全好过;或者不仅仅在口腔黏膜上发现溃疡,在身体其他部位也同时出现溃疡表现,也应该找医生看,来排除其他疾病。

怎么预防口腔溃疡?

作为二十多年的资深口腔溃疡患者,同时也正好是一个口腔医生,深深明白一个道理:学会和疾病共处——坦然面对这类“不治之症”有多么重要。

精神因素是导致口腔溃疡发生非常重要的原因,焦虑情绪反而会让溃疡病情更加严重。

由于精神因素是口腔溃疡发生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调节工作和学习节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时间,这才是正确且非常重要的预防方法。

另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充分保证营养均衡也很重要。

如果嘴巴里有破损的牙齿或者假牙,常常会磨出一些溃疡(这种通常叫做“创伤性溃疡”)来,也应该赶紧修修补补。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