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漠视假唱泛滥
北青评论
2023-12-05
+ 关注

编者按:2002年,面对歌坛日益泛滥的假唱现象,中国摇滚领军人物崔健向假唱宣战,并发起了“真唱运动”。

在记者采访中,崔健将“真唱运动”视为音乐人的“自卫运动”,其所要捍卫的是广大音乐人能够凭借真本事出头的机会和公众能够根据歌手的真实实力公平选择的机会。把这些标准放在今天的音乐市场上来看,依旧值得强调。

在鉴定方面,技术拓宽了真与假之间的模糊地带,如果要防止歌手假唱,似乎不得不借助更全面的监管和更细致的规定才行。但是,即便没有监管或是规定了“垫音”“修音”“半开麦”不属于“假唱”,那么是否意味着歌手就能坦荡荡地这样去做了呢?

从道德角度而言,假唱不涉及技术问题,也无关定义含混不清,而是一个需要被纠正的错误。错误的东西即便存在了一段时间,即便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也不代表其合理。

2002年8月2日,北京青年报发表评论《不能漠视假唱泛滥》。文中提出,“假的东西永远不会是艺术家的作品,它完全违背了艺术真实性的原则,对欣赏者就是一种欺骗”。无论是台上的表演者还是台下的消费者,都应比过去更能明白这个道理才对。

商品中的假货有时不难识别,但文化上的假货却很难分辨。在人们天天呼吁商品打假的同时,文化的假现象往往容易被忽视。假画、假文物常常出没于市场,仍受到某些消费者的欢迎,而假唱在电视中甚嚣尘上,却美其名曰为了保证播出质量,这些是对欣赏者造成的真正伤害。

记得假唱刚刚兴起的时候,观众头脑里还没有“假唱”概念。电声技术在舞台上和电视上的高速发展,观众还没有对随之出现的假唱有敏感的洞察力,致使假唱刚刚出笼就受到了制作人、歌手乃至部分观众的“欢迎”,从而导致了至今提起假唱还会有人津津乐道。在观众的欣赏素质还没有达到能够对演唱辨认真假的时候,假唱风已经迷惑了观众的双眼。所以,当时假唱像一阵狂风般刮到北京的舞台和荧屏的时候,观众还没有能力辨别真假,以为假唱就是演员的真唱,加上演员“动情”的表演,假唱竟然也能赢得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假唱由此在观众固有的审美观念下蔓延起来。

对于观众来说,愿意听到完美再完美的歌声是人之常情。对于制作者来说,不但追求过于完美的效果,还追求制造“超完美”条件下的廉价。歌坛造假适应了人们固有的追求完美的欣赏观念,也适应了造假人追求廉价艺术的制作心理。但是,作为高层次的艺术欣赏,除了表面完美还应该货真价实,体现表演者的真实水平。假的就是假的,假画也好,假唱也好,都应该排除在艺术审美之外。假的东西永远不会是艺术家的作品,它完全违背了艺术真实性的原则,对欣赏者就是一种欺骗。

你听说过世界著名歌剧院在演出歌剧时出现假唱吗?你听说过哪个大牌歌星靠在演唱会中假唱就能在歌坛占领一席之地吗?假唱是国际上所有有良心的艺术家所不齿的事,也是令任何国家的观众不屑一顾的事。那么,在中国杜绝假唱,改变固有的欣赏观念和制作观念是第一位的。演唱会是歌手真正实力的表现,假唱说明整体水平低下。过去人们对假唱的漠视如果还处在不能够分辨的程度上,那么在追求高层次艺术享受的今天,假唱应该成为人人拒绝、人人反对的行为。欣赏水平的提高应该可以帮助观众辨别演唱的真假,一起来打假。

文/伦兵

图源/视觉中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