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财政学论坛(2023)在京召开 研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财税改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8 21:07

11月25日至26日,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财税改革”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财政学论坛(2023)在中央财经大学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央财经大学与《经济研究》杂志社共同主办,包含2场主旨演讲、3场圆桌会议、18场平行论坛及4场博士生论坛,并举办人才招聘会,共有来自50余所院校和科研院所的300多位学者和研究生参加。

中央财经大学校长马海涛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科的发展历程及学科建设成果,并指出本次论坛的主题呼应了党和国家对财税改革的迫切要求,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理应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当中大有作为。

《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金成武在致辞中回顾了财政学论坛的历史,并为财经学科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和设想。他希望学术研究不局限于定量方法,针对中国的现实问题提出可行有效的政策建议。

主旨演讲环节,山东大学原校长樊丽明教授发表题为《我国人大国资管理监督的两个基本问题》的主旨演讲,她提出,应在政治问责理论的信息、对话、强制三要素基础上进行本土化修正,添加制度要素和协同要素,将五要素结合人大国资监督过程,认识其在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环节上发挥的作用。

中央财经大学原副校长李俊生教授作了题为《当代财政理论发展的十大问题》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应当从财政本源入手探寻财政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构建财政学科的理论体系,财政科学与组织建设当中应立足财政本源、坚持问题导向,构建具有普适科学价值的财政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原院长郭庆旺教授发表题为《中国财政学的自主知识体系》的主旨演讲。他提出,要在财政学科建立自主知识体系,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杨志勇教授发表题为《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财政学》的主旨演讲。他从财政基础理论的发展和财政学体系的演变等角度对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财政学进行了介绍。

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院院长王伟同教授发表题为《减税政策中的微观事实与宏观思考》的主旨演讲。他梳理近年来有关减税降费政策相关表述的变化,认为减税降费是应对“三重压力”、实现“六保六稳”、推进现代税收制度改革的关键举措。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政系主任吕冰洋教授发表题为《中国财政的文化基础》的主旨演讲。他认为“安、富、均”的政府职能可以对应到现代的财政当中,即“推动生产率发展、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公平分配”。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范子英教授发表题为《新个税的收入分配效应》的主旨演讲。他表示,汇算清缴收入对再分配作用最大,而专项附加扣除对再分配作用有限,基本费用减除标准和免税条款可能会对收入再分配起反向作用。范子英认为,未来可以从取消免税条款、做实专项附加扣除和扩大综合所得范围三个方向对个人所得税进行改革。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谢贞发教授发表题为《中国企业捐赠税收价格弹性:2008-2016》的主旨演讲,他认为企业捐赠对税收价格的激励是敏感的,但数值上处于缺乏弹性的区间。基于单位弹性法则,进一步降低捐赠税收价格是缺乏财政效率的。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樊勇教授发表题为《经验研究中的税率与税负——以增值税出口政策对制造业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为例》的主旨演讲。樊勇教授认为在经验研究中,囿于数据可得性等因素,常常将税率和税负混为一谈,容易使研究结果存在偏差。他以增值税出口退税为例,说明增值税出口退税名义退税率和实际退税率的区别和联系,认为在进行增值税出口退税政策的相关研究中,如果能用实际退税率来研究退税的经济效应会使研究结果更加优化。

本次会议还举办了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财税学科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财税理论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财税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三场圆桌论坛。

本届论坛共设置18场平行论坛和4场博士生论坛,涉及财税体制与政府预算、政府行为和政府治理、税制改革、税收征管、国际税收、财政基础理论、政府债务、财税政策与企业行为、卫生财政等12个主题,共收到108篇论文。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月朦
编辑/高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