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四射的北交所既要理性维持更要细心呵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4 07:20

刚刚创立两年多的北交所,肩负的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是重托也是机遇,即便出现短暂的连续大涨,在保持理性的同时仍需要更多呵护。

11月22日,北交所代表指数北证50指数大涨8.43%,连续三天大涨,收盘于955.12点,是三大交易所今年以来唯一保持正收益的主流指数,交易额连续多日超过100亿元,对北证50指数的连续大涨,有媒体用“涨疯了”的词语来形容,网络自媒体也不乏风险太大的声音。

虽然北交所的投资者开户门槛是50万元,与科创板一样,这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风险承受能力不足和专业投资能力欠缺的小散户,但炒股有风险,北交所也概莫能外,在任何时候投资强调风险也不为过,尤其是考虑到其涨跌幅限制为30%,上涨时收益大,但下跌时损失也大。理性参与,不管是在短期连续上涨的现阶段,还是在更长远的时间里,都是投资者参与北交所投资时刻需要谨记的首选法则。

在保持理性之外,全社会对北交所的各方面需要更多的呵护。2021年9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际贸易服务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宣布,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由此,主板主要服务成熟企业、科创板主要服务高科技企业、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得以夯实,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重要一环需要更多的呵护。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截至2022年末,中国中小微企业的数量超5200万户。其中优质的中小企业不断涌现,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培育近9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地方培育8万余家省级专特新中小企业。经历三十年发展,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数量也不过5000家,大量中小微企业和“小巨人”的股权融资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顺应这一历史机遇的北交所需要得到呵护。

尤其是2023年下半年以来,沪深交易所主要指数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为此中国证监会提出动态调整沪深交易所IPO和再融资的思路,9月1日出台了《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该文件意义重大,涉及北交所短中长期改革各个方面,从投资端、融资端、发行端、交易端、生态端五大层面提出切实措施,北交所的战略地位也显得更加重要,可以预见,北交所定位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特色将会得到大大强化,也是从更广的层面服务实体经济,不排除有更多细化的利好扶持政策出台。

事实证明,过去两年多时间,北交所的发展顺应了这样的定位和需求。据智慧芽统计,截至11月15日的229家企业中,共有106家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高达46.3%,上市公司平均研发费用占比为4.46%,是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水平的3倍。开市两年229家企业公开发行累计募资资金470亿元,平均募资2.05亿元;截至11月22日,北交所合格投资者数量已达626万户,相对9月1日深改19条推出以来新增近70万户,较好地顾及了融资端和投资端的平衡。

从投资端角度看,招商银行一份报告揭示中国具有“千万”身家的人数有316万户,而符合北交所的最低开户门槛的家庭将千万户计,他们也需要能分享更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的投资渠道;此外,中国有近万家创投机构,在沪深交易所IPO动态调整阶段也需要更宽广的退出渠道;中国还有近3000家主动权益公募基金,这些基金也存在分享更高成长性标的的需求,北交所的大发展迎合了这些高端和机构投资者的需求。

短期连续大幅上涨或许与较低估值有关。据申万宏源证券的数据,截至11月17日,北交所动态市盈率均值是25.11倍,中值为15.91倍;创业板动态市盈率均值为72.52倍,中值为35.81倍;科创板动态市盈率均值是74.16倍,中值40.16倍。

抛开相对低估值不论,成立刚两年的北交所,尚属于新生事物,肩负了化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托,满足了投资者拓宽高成长性企业的需求,需要在不断摸索中发展,即便出现短暂连续大涨,仍需市场各方面更多的呵护。

文/袁京立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从81家到229家 北交所实现规模与功能双提升
证券日报 2023-11-15
创新改革举措密集落地 北交所市场新形态可期
中国证券报 2023-10-23
“北交所深改19条”推出恰逢其时 进一步增强市场活力
证券日报 2023-09-07
积极把握改革“东风” 券商北交所业务有望扩容
中国证券报 2023-09-04
北交所港交所推出“北+H”上市安排
证券时报 2023-06-30
承载殷殷期盼 北交所迈入提质增效新阶段
中国证券报 2023-03-10
北交所制度创新促市场提振
经济日报 2023-02-21
北交所开市一年透视:123家公司上市,超八成集中在战略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新华视点 2022-11-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