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蓉讲述夫君严家炎手稿藏书捐赠背后的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4 20:02

2014年3月到7月,严家炎陆续将近万册藏书和书房家具、名人字画等无偿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2021年5月,严家炎再次将1500余封书信、400余份手稿捐赠给文学馆。

2023年11月14日,正值严家炎九十华诞,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的“求实——严家炎学术文献展”开展,共展出严家炎手稿、笔记资料、照片、图书等134件珍贵藏品。在当天上午的座谈会上,卢晓蓉女士讲述了夫君严家炎手稿藏书捐赠背后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231114191949.jpg

供图/主办方

“2014年,我们要从东边搬回北大,房间面积小了许多,严先生上万册藏书怎么办?我深知他视书如命,很难启齿跟他商量。突然有一天他语气平和地告诉我,他决定把书全部捐赠给现代文学馆。我又惊又喜,后来证明他的决定最正确也是最明智的。”卢晓蓉说道。

那时,现代文学馆领导委派几位馆员连续三天到严老家里,不辞辛劳将书下架、装箱直到小心翼翼地搬运上车,不久后送来了收藏书目登记薄。“尤其令我们惊异和感动的是,他们将一纸箱子因雨水浸泡面目全非的珍贵书籍大部分复原了。严老感慨说现代文学馆显然比我们保管更好。”卢晓蓉比喻说,他们将心爱的“女儿”托付给了一个可靠的“女婿”,这下彻底放心了。

微信图片_20231114190627.jpg

采访中,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求实——严家炎学术文献展”共分六个单元。其中第二单元展出了严家炎的《新事物在艰苦中生长——重评丁玲小说〈在医院中〉》《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金庸小说研究·序言》等手稿,还有金庸赠给严家炎的阅读支架等珍品。

在第四单元里集中体现了“走出百慕大”的“现役批评家”严家炎。他在《走出百慕大三角区》一文中称:“文艺批评意味着可能排他,但又不该走向专制。”从原始材料出发,在自由阅读基础上进行设身处地的理解,同时深度介入正在发生的文学现场。在一篇篇警惕而深刻的文学评论中,体味批评家字字句句的斟酌与用心,正是此次展览的独家彩蛋。

微信图片_20231114191947.jpg

第五单元里,除了展出严家炎的授课讲稿和手写日志,还有严老珍藏的北京大学1985年和1986年中国现代文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学生们的学习心得体会等,参观者可在此感受为师者的严谨与细腻。

微信图片_202311141919482.jpg

第六单元“求索”,源自严家炎亲笔所书“生命不息,求索不止。书以自勉。”本次展览的压轴展品为严家炎77岁时所写的《一部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晚清小说》手稿。2010年,这篇将学科起点追溯至甲午战争前夕的文章一经发表,其相关论断便引起了极大争议。在压力面前不畏缩,不后退,“目的无他,无非是想把问题探究得科学一些、准确一些而已(《求实集》)”,严老对学术的追求永无止境,而这探索之品格亦是中国新文学的精神核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弓立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