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news|高校女生设计神舟十七号任务标识获邀现场观看发射:在现场特别激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6 13:17

10月26日11时许,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最年轻乘组”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身着航天服飞天出征,胸前印着一枚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此次任务标识的设计者为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谭昊瑜,这也是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的任务标识中,唯一一个由高校学生执笔设计并被选用的作品。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发射任务前夕,谭昊瑜获邀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此次发射。10月26日下午,北青报记者联系到见证了神十七发射的谭昊瑜同学,她说,在出征仪式上,她一眼就看到航天服上自己设计的标识。“没想到像我这样的学生设计的作品,可以印在航天服上,随着航天员一起上天;更没想到自己能够亲眼见证航天员出征,和大家一起感受这份光荣。”

小时候常看火箭发射直播  抱着“找差距”的想法参加设计投稿

谭昊瑜同学出生于1996年,她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自己的父亲是一名“航天迷”,“特别喜欢看航天方面的新闻”。耳濡目染下,谭昊瑜从小就经常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载人飞船发射,“和指令长一起倒计时,心里非常激动。”

谭昊瑜本科考入了四川美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谭昊瑜感受到,“我并不是只对服装设计感兴趣,而是更喜欢视觉传达工作和平面设计。”2022年,谭昊瑜考取了四川美术学院文化创意设计专业研究生。在设计领域不断深造的同时,谭昊瑜仍在关注航天领域的消息,“中国航天的每一次发射、每一次成功,我都发自内心地激动和骄傲。”

令谭昊瑜高兴的是,2023年2月,2023年度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标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自己从小关注的大国工程,和我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结合点。”

“投稿的时候,我只是想看看优秀的作品,找一找差距。”谭昊瑜直言,这次征集活动从2月15日开始、到3月6日结束,准备时间只有两个多星期,自己并未想到作品会被选中,“我要一边上课、写作业,一边做设计,时间很紧迫,但还是想展现出中国航天的风采。”

为此,谭昊瑜和老师一起回顾了往年的航天任务标识,还梳理了中国空间站的发展历程。“过去我们看火箭发射,只是很激动、很自豪,但对飞船的构造等细节比较模糊。”谭昊瑜表示,自己在设计前认真做了功课,“神舟十六号对接在空间站核心舱的径向端口,十七号对接在前向端口,而且‘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的形状也有很大不同。这些细节都要在标识中用图形语言体现出来。”

经过系统了解,谭昊瑜以“星空”“地球”“空间站”为主要元素,设计出了标识草稿。“怎么表现代表神舟十七号的数字‘17’,我尝试了很多办法。最后突然发现,数字‘17’可以化用在飞船尾焰的图案里,既可以给标识增添动态感,又可以展现中国航天蓬勃发展的势头。”这个创意在之后的多次改动中得以保留,也成为了标识的“最大亮点”。

“没想到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跟火箭上天” 现场观看发射“激动又自豪”

在不断优化后,谭昊瑜提交了标识终稿。她告诉北青报记者,标识主要使用了“中国红”和“太空蓝”,标识背景部分是地球图案、浩瀚太空和群星,标识中央展示了此次飞行任务中神舟十七号对接空间站的前向端口,并用数字“17”幻化成的火箭尾焰“托举”起飞船图案。她说:“不管能不能入选,我特别高兴能参与到为‘大国重器’设计标识的过程中。在设计时,我把庄重大气、蓬勃向上作为总体风格,也希望用我的设计来致敬中国航天。”

3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了2023年度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标识,其中,谭昊瑜设计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入选。谭昊瑜告诉北青报记者:“我是从公众号上看到自己的标识入选了的,当时完全不敢相信。我第一时间告诉了特别关注航天工程的爸爸,家人和朋友都很激动,都在说,我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此后,谭昊瑜收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邀请,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观看神舟十七号发射升空。谭昊瑜笑着说:“我一直都想现场经历一次火箭发射,这次终于有机会去看一看。同学们听说了这件事,也都很羡慕,还说能不能带上他们一起去。”

10月26日早上,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谭昊瑜参加了乘组出征仪式,欢送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位航天员领命出征。登舱前,航天员汤洪波指着臂上的国旗、胸前的神舟十七号标识,面向镜头敬了军礼。她说:“我站在了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刚好可以看到三位航天员的身影,还有‘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在出征仪式上,我一眼就看到了航天服上的神舟十七号标识,想到这是自己设计的作品,就觉得特别光荣。”

在现场,谭昊瑜和观众们一起欢呼,“向航天员致敬,祝你们成功,祝你们凯旋!”她告诉北青报记者,“现场几百人一起唱着《歌唱祖国》,向航天员挥手,非常‘燃’,心潮澎湃。”

谭昊瑜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能来到现场观看发射,最激动的是她的“航天迷”父亲:“我爸爸一直守在电视前看直播,还把我出现在直播画面里的几帧镜头都截图保存,给我发了好几个大拇指。”

11时许,神舟十七号发射升空,谭昊瑜也见证了这一时刻。谭昊瑜与现场观众一起站在发射场的观看区域,“设想过很多次看到火箭发射是什么样的,但当我真正来到现场,和大家一起倒计时,感受到火箭点火的轰鸣声、脚架的振动,听到大家的加油和欢呼声时,还是情不自禁热泪盈眶了,让我非常感动。”

职业规划逐渐明晰 想继续“创作更多有意义的设计”

“在读研之前,我并没有想好未来要往哪个方向发展。”谭昊瑜回忆说,自己在本科毕业时,也去参加了几次招聘,在一家公司工作了一年。“在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平面图形的设计更感兴趣,我就决定去考文化创意设计专业的研究生,回到学校学习。”

读研期间,谭昊瑜从课堂中学到了更多关于平面设计的知识。在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标识征集活动中,学院团队也给予了她许多指导:“这份荣誉也是属于川美大家庭的。团队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刷夜’,一有问题,就能得到老师们的回应。一直到交稿的最后,我们都还在紧张地调整、修改。”

这次标识设计之后,谭昊瑜还为当地“红领巾奖章”设计了一枚特色章,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为“大国工程”设计标识的故事。她表示:“这样的活动能让大学生参与进来,是很光荣的事情,我相信也会激励更多年轻人关注航天事业。”能获得标识入选的荣誉,谭昊瑜也更加坚定了专业方向:“我就是学设计的,我也会继续在设计方面发展,做出更多有意义的设计作品,也希望为人民、为国家设计更多的作品。”

实习生 侯翔宇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戴幼卿
编辑/倪家宁
校对/李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