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老有所安是老年友好型社会应有模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2 15:11

重阳节将至,近期与老人有关的话题备受关注。其中,老人走失问题,不仅是家人之痛,更是社会之痛,亟须引起各方重视。记者近日从公安部门获悉,今年以来仅浙江宁波市海曙、江北、鄞州三区就有此类走失警情近1500起。

每个人都终将老去,每一段年龄都有自己的精彩。在尊老敬老得到越来越多价值认同的当下,老年人得到了更多的“温柔相待”。然而,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老人走失”警情在全国多个城市有增无减;这固然需要公共部门的积极作为,也离不开家庭和社区的作用发挥。

伴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和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受到猛烈冲击。不少年轻人并没有和父母居住在一起,部分子女成为“通讯里里的孩子”;有的年轻人即使和父母居住在一起,也没有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老人身上;当老人们需要关心和帮助的时候,他们不仅不能及时到场,甚至可能毫不知情。

年轻人长时间、经常性“失陪”,导致一些老人不仅缺乏生活照料,也没有得到足够的精神慰藉;更让人忧心的是,部分失能老人一旦发生意外,很容易处于一种“脱嵌”的境地——失能老人犹如一颗孤立的原子,没有被嵌入到相应的社会网络之中;“老人走失”不仅给家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痛苦,也对急救资源提出了需求。

年事已高或长期患病导致的失能或者部分失能,存在语言沟通障碍,“老人走失”通常有其他伴生情况出现,如摔倒受伤,甚至身陷险境随时会有生命危险等。为了找寻走失的老人,亲属们和警方往往身心俱疲——事后的“亡羊补牢”固然不可或缺,做好事前的“未雨绸缪”,或许能够事半功倍。

树立和培育积极老龄观,以积极的态度、积极的政策、积极的行动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成熟社会应有的姿态。不论是将写有家人联系方式的卡片放在老人衣兜里的“土办法”,还是给老人配备“一键呼救”、智能手表等“新手段”,抑或充分运用志愿者的力量,面对“老人走失”,办法总比困难多。更为关键的是,陪伴是最好的守护,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给予老人更多的关爱与陪伴,才是应对“老人走失”最有效的策略。

置身在一个以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为特征的乌卡社会中,“老人走失”需要建立更加健全、周密的防护网络。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大力扩大公众参与、有效发挥社区“毛细血管”的作用,提升亲属们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只有多管齐下,老人们才不会成为孤立的原子和注意力的盲点。当老年人得到更多的关爱与守护,“老人走失”才会越来越少。在 “老有所安”“老有所养”的基础上,在全社会培育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老年生活观,全方位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老年人的生活图景才会多姿多彩。

文/杨朝清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 | 开展“银龄行动”,实现老有所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1
农村老年人,何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民生周刊 2024-10-23
北青快评|防范老年人打赏消费需建立权益保护机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2
北青快评|加强“老老人”保障,打造养老服务新样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0
北青快评 | 补齐养老服务人才短板,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6
北青快评 | “长期护理”变成“长红护理”不是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6
北青快评 | 做大养老助餐市场“蛋糕”需要更多的政策关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1
北青快评|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一篇“大文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