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新添设的指示牌,出圈了
北京大学 2023-10-11 13:24

在北大自行车是师生重要的交通工具,即停即走,轻松代步,自行车便利了大家的校园生活。然而,匆匆忙忙的课间,人潮涌动的饭点,教学楼前,图书馆外,如何使来往的单车有序安全摆放一直是校园管理的一大难题。

今年秋天,北大校园里的停车道上悄然树立了一些有趣的标识牌,令人忍俊不禁。

“你停我停,寸步难行”

“此处请勿停车,长得漂亮也不行”

“世界上本来有路,停的车多了也就没了路”

......

是谁设计了这些“出圈”的标识牌?他们还做了哪些有意义的活动?来,和小北一起走近一帮动手大神,一起认识。

北京大学校园公益营建社

北大校园里的自行车王国

小小标语带来“停车自由”

小小的标语,大大的智慧。令人忍俊不禁的停车提示牌,潜移默化中规范了师生的用车秩序,也成就了新学期一道亮眼的校园风光。这背后,离不开北京大学校园公益营建社(DBPKU)的倡议和努力。

“能取得这么好的反响实在是意料之外”,提到这些标语,现任社长、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黎晓姗感慨道。就在上学期,营建社作为学生社团代表,为遥感楼到五四体育场路段二号大道的改善提出了雨水收集、停车规范等建议,短短一个假期,大家的诉求得到了回应,其中的标语还成了“点睛之笔”,成功出圈。

我们早就观察到自行车和电动车这两种代步工具对师生们的出行相当重要,但校内的车辆停放还真是个‘头疼’的难题,同学们可能着急停好去上课,有时候一不小心就停到了通行道路上。

面对这样棘手的情况,学校升级改造相关道路,修整人行道,调整植被绿篱,将停车空间扩充至原先的两倍多。

然而,光靠规整空间尚且不足够,师生们主动有序规范停车,才能真正实现“停车自由”。针对于此,由北京大学房地产管理部主办、北京大学标识管理办公室协办,营建社发起了“标语创作征集”,呼吁众多“燕园主人们”共同营造美丽宜人的校园环境。就这样,一群热心生态校园建设的同学们创作了二十多条标语,通过“标语投票”优中选优,选出6句制成20个标牌,放在二号大道上。

每次路过教学楼都能看到自己写的标语,希望在博大家一乐的同时,帮助改善校园的停车情况。

想到能为燕园风貌贡献一份力量,标语的撰写者之一、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张拓月很是开心。

社区与校园间的“大侦探”

6句标语,20个标牌,只是营建社助力校园建设的冰山一角。自2016年成立起,他们接连在校园中发出专业设计的声音,留下公益志愿的印记,播撒创造奇迹的种子。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这群造梦家守护和再创作一方校园,用心为校园添上了一份温度。

2016年:红四小花园

“种”自行车种出了一个社团

2014年,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搬到了红四楼。这时候,同学们发现了新院楼北侧的一块角落,便“想做点什么”,从征集方案,到亲自拔草,纷纷动手改造起来。然而,多余的除尽后,是不是该添置点什么?灵光一闪,同学们想到了学校里闲置的废旧自行车,征得允许后,将它们重新喷漆,随机埋进了土地,就这样,一个简单可爱的小型户外社交空间初具规模。

到了第二年,同学们又自发地想要重新设计这片小花园。不到两个月,他们从校园中找到园林科整理的枯树木、施工所剩的鹅卵石,花房里的工人听说后,也主动地送来了好些花。不花一分钱,这片空间又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生态雨水花园。正是这段经历,促成了“北京大学校园公益营建社”的建立。

2019年:果雨花园

不懂设计的使用者不是好甲方

“30楼前面的秋千,我最近还看到有人在上边玩呢!”然而,就在这个校园南区之地,过去时常发生内涝和径流污染。在相关部门的协助和支持下,营建社的同学们选取了宿舍区里一块300㎡的典型的绿地作为试点,经过长达10个月的参与式讨论,做了一点小设计:在保留和利用原有人行道及树木的前提下,扩充停车空间,同时将单一的草坪替换为丰富的乡土植物群落,从而实现最小干预,收获丰富功能。

在这个项目中,学生既是使用者也是设计师,还是甲方和监理,自己设计改造、监督施工,主导着从项目策划到设计再到落地的全部环节。就这样,“果雨花园”闪亮登场,还在2020年荣获ASLA社区服务荣誉奖,这份来自国际的认可,一直为营建社提供着前行的不竭动力。

2021年:万柳学思堂

所有人的需求,一次满足

从自习室到书房,北京大学万柳学区的公共空间“学思堂”开启了向“大家书房”改造变身之路,从图纸设计到落地,从书籍选择到采购……纷繁的改造中,一直都有着营建社同学们的身影。

在最初的设计中,同学们将这个地方划分为六个区域,新增咖啡区、林下休息区和分散在各处的休闲桌椅,还专门开辟了入口门厅空间,为同学们提供了多样化的空间模式。经过近两年的时间,项目终于完成改造,延续了最初方案的功能分布。“大家都觉得考虑得特别周到,每个人总可以找到自己舒适的空间。有的同学之前习惯在图书馆读书,现在都被吸引到学思堂去了,”社团指导老师、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李迪华对此称赞不已。

相信“动手”的力量

不仅是校园小角落的优化改造。磨一把木勺、做一个水晶球、开一间咖啡厅、造一面生态墙......营建社像是满足愿望的“圣诞老人”,又如同无所不能的“魔法师”,或是传递能量的“火炬手”。他们相信“动手”的力量,因此用心打造一个个小小“营建”活动,鼓励每个感兴趣的人动手改变,激发人们身上“想要改变的力量”。

从手工初尝试,到工作坊部长

现任工作坊部部长、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陆莹一直记得,大一第一次参加营建社的活动,就被深深吸引了:在这里,水泥会变成花的形状,落叶可以变成精美的相框,滴胶里也能封存一个秋天……身边的每一件事物,都有独特的魅力。这之后,她更是成了工作坊的“常客”,“工作坊的活动特别热门,想要参加还得靠‘抢’,为此我还专门置顶了那个群!”

就这样,这个在学长学姐的带领下开启手工初尝试的小女孩,机缘巧合下,现在也成了工作坊部的部长,也将用“脑洞”和巧手,让更多师生们的生活更加明朗,万物更加可爱。

一次入联盟,终身在联盟

提到自己对营建社的初印象,现任副社长兼团支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王宇轩和现任秘书长、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李敏都不约而同地回忆起本科阶段参与“全国高校营造联盟”的经历。

“这个活动的号召力真的好强大,虽然还只是本科生,却能通过这个平台,听到学界大家的讲座,和志同道合的同伴们交流探讨,不仅开阔了眼界和胸怀,在协作实践能力、思考设计能力上都提高了不少。”李敏感慨地说。

联盟也成了王宇轩每年持续关注的活动,记录着她参与“营建”工作的每一步足迹,现任社长、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黎晓姗更是自研一起就一直担任着工作人员。在刚刚结束的暑假,作为筹备组成员的两人,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小伙伴一起,奔赴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参观调研,开展Mapping工作坊,为当地的空间建设出谋划策。

王宇轩感叹道:“参加了这个活动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学景观设计的学生可以有这么强的自主性,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

我们在北大拥有一间咖啡厅

“因为我们是学景观设计的,需要画草图,所以这个咖啡厅就叫草图了,”现任理事长、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吴承程一边调制着桂花拿铁,一边介绍道。随着学院院楼的搬迁,草图也变了地点,在当时负责这间咖啡小馆的杨颖学姐的推荐下,吴承程初入学就加入草图当上了咖啡师。

手冲一杯醇香的咖啡,倒入奶泡,吴承程小心翼翼地用拉花针勾勒着,“拉花是我们自学的,草图的logo也是同学们设计的,菜单的绘制、热饮杯、冷饮杯的设计都出自我们之手,天花板上挂着的花草香熏灯还是同学们在工作坊做的!”学生开业、经营、设计、上新,为院楼填上一抹飘香。

建造“100个花园”的计划

设计、沟通、动手、施工,从指尖上的绕线画到校园角落的小花园,作为学生,营建社的同学们保持着一双慧眼,从千万学子的需要与诉求出发,为校园建设提出不少宝贵建议;作为景观设计学子,营建社的同学们尽心尽力,动手动脑,用自己的专业所能,让校园越来越“美”,越来越安心舒适。

然而,自己参与到“校园针灸”中还远远不够,营建社的师生们希望有更多人能一起参与进来。在这里,不仅是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师生可以发挥专业所长,生态学系的同学可以在堆肥、育苗上给出指导意见,种花爱好者同样也能大展身手。正如李迪华老师一开始在社团成立时,在社团名字中加入“公益”二字的初衷:

我们一定要做公益营建,要把自己在校园内参与变成志愿者行动,不单单是自己去做,更是要带动更多的人一起来做。

今年,与营建社的同学们一起劳动后,李迪华老师深有感触,提出“100个花园计划”,在北大各个校区里、周边社区街道中,建设100个微花园。他希望能结合各个学院的劳动教育课,让更多同学参与到这些花园的志愿营建工作中,耕耘其间,打造具有不同院系特色的小花园。“通过环境育人,育人于无声之中”,这是李老师一以贯之的理念,也是营建社7年以来致力于建造的“乌托邦”。

这个秋天,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楼侧、营建社维护的花园里开出彩色油菜花、向日葵,结出南瓜、葫芦,这个社团也将迎来一批新的面孔,在燕园,继续“发现与营造,动手与改变”……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