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月夜观潮,古人玩得有多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30 17:00

南宋李嵩《月夜看潮图》

中秋之时,月圆之夜,正是钱塘江大潮涌动之时,当地就有了弄潮习俗。“钱塘观潮”最早见于东晋顾恺之的《观涛赋》中:“临浙江以北卷,壮沧海之宏流。”据顾恺之的描述,可知“钱塘观潮”在东晋时期就已成为一种被大众接受的活动。到了宋代,“钱塘观潮”成为了宋代典型的都会风俗。随着南宋的迁都,观潮又从极富地域色彩的习俗,上升为影响一时风尚的文化活动,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内容上都达到了顶峰。苏轼曾写过一首《中秋夜看潮》,描写了观潮人数众多,及潮水汹涌之气势:“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南宋迁都临安后,背靠凤凰山,面朝钱塘江,有着卓越的地理优势,为“钱塘观潮”活动提供了优越的客观条件。《武林旧事》曾详细记载了淳熙十年(1183年)八月十八宋孝宗和太上皇宋高宗与朝中大臣以及百姓在钱塘江江畔一同观赏钱塘江潮:“淳熙十年八月十八日,上旨德寿宫恭请两殿往浙江亭观潮。”仔细观察赵伯驹的《汉宫观潮图卷》,便会发现古画上出现了大量的高台回廊,可见高台楼阁一般用来方便官家官府在中秋夜观潮赏月。站在高台上的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观赏翻滚的钱塘江潮,忽而转头与同伴交谈,庆祝节日,好不快活。可知宋时无论是官家官府还是百姓都喜爱在高台楼阁赏月观潮。《东京梦华录》中有关于中秋节的节日庆贺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等之声,宛若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闻,至于通晓。”其中李嵩的《月夜看潮图》,古画上的题字透露出的信息也符合《梦华录》的记载。

南宋时期一直保持着官府与民同乐、参与重大节令民俗活动的传统,传统节日往往与农业生产、节气时令、庆祝活动有关,受广大百姓的喜爱。而“钱塘观潮”更是可以见于文献记载的活动。南宋官府甚至会在观潮活动中教阅水军,以此展示国力强盛。周密在《武林旧事》卷三之观潮篇云:“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而百姓也会积极响应参与其中,对弄潮儿也像接待英雄一样欢迎他们。《梦粱录·观潮》记载:“其杭人有一等无赖不惜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伺潮出海门,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或有手脚执五小旗浮潮头而戏弄。”有《看弄潮》诗云:“弄罢江潮晚人城,红旗飐飐白旗轻。不因会吃翻头浪,争得天街鼓乐迎。”足见百姓对观潮的喜爱之情。

中秋夜钱塘江上皓月当空,月圆时浪潮汹涌澎湃、气吞山河,似乎能听到潮水拍击岸边的撞击声;江边楼阁平台上的人们依栏观潮,欣赏着一年一度的江潮壮观景象。时至今日,“钱塘观潮”活动仍然十分受欢迎,每至农历八月中旬即观潮的最佳时间,钱塘江边都会出现人山人海的景象。

文并图/梦龙(文史学者)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