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布局消费新地标 北京市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6 11:28

7月2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市商务局召开“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两周年”专场发布会。

2021年7月,国务院批准北京等5个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两年来,北京以落实“四个中心”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为指引,发挥首都优势,把握消费趋势,释放消费潜能,优化消费环境,持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稳步推进相关工作。

加速布局消费新地标

据市商务局局长丁勇介绍,北京市不断推进落实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构建“国际-城市-地区-社区”四级商圈体系。推动29个城市消费中心和57个重点商圈“一圈一策”发展。目前已完成王府井、前门大栅栏、三里屯等34个传统商圈效能提升。

紧抓大型商业设施落地,今年上半年落地了一批高品质商业项目,西三旗万象汇填补了西三旗大型商业项目空白,朝外the box成为年轻新生代打卡新地标,首开LONG街打造回天地区首条商业步行街。

持续优化商圈环境,加强商业综合体周边交通综合治理,进一步优化商圈广告牌匾设置、特色经营活动、促销活动审批。优化均衡全市消费地标布局,京东地区环球影城盛大开园,京西地区首钢园华丽转身,京南大兴临空区枢纽项目基本完成方案设计。

持续完善消费品牌矩阵

北京市大力发展首店经济,迭代更新首店政策至3.0版,2019至今落地首店3322家,处于全国第一梯队。

老字号守正创新,2021年以来认定了80名北京老字号工匠,实现九成以上老字号触网销售、七成以上开展直播销售。

加快孵化新消费品牌,在6个新消费品牌孵化试点基地累计孵化品牌达60个,全市入库新消费品牌超300个。

吸聚全球优质品牌资源,优化调整外资企业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条件,2021年以来累计认定13家消费类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升级迭代消费新场景

优化文旅新消费供给,累计开发“漫步北京”线路200余条、推出北京网红打卡地300个,打造首批6个“北京微度假”目的地。加速打造博物馆之城,国家植物园、国家自然博物馆相继挂牌,博物馆数量北京全国第一。

激发体育新消费潜力,发挥“双奥城市”优势,打造冰雪项目消费目的地,举办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系列活动,带动群众冰雪运动全面普及。

推进数字人民币全域试点,率先在丽泽金融商务区和运河商务区等自贸片区建设“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

优化完善消费流通体系

扩大退税流通网络覆盖面,全市“即买即退”试点商店12家,居全国城市首位。

大力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截至目前,北京市智能快件箱近2万组,累计培育1万余家生活性服务业标准化门店、12条生活性服务业示范街区和20条“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东城区、石景山区、西城区入选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

持续完善提升物流网络,加速推进6个物流基地和4个农产品一级综合批发市场建设,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作为4个农产品一级综合批发市场之一,目前已经试营业,平谷马坊等4个物流基地已完成转型升级方案。

京津冀联动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

今年2月28日,北京市与商务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2023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暨京津冀消费季”启动活动,打造全球首发节、中国国际时装周、数字体验周、88体育节、冬至团圆节、年货节、惠民文化消费季等一批经典活动,将持续带动各区、各商协会和企业举办近3000项促消费活动,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营造优质消费环境

持续清理隐形壁垒,破除制约扩大消费的制度机制障碍。目前,举办大型营业性演出、体育赛事、展览展销等三个“一件事”集成服务正式上线北京市政务服务网专区,审批时限最多可缩短八成。

继续推行“证照分离”改革政策,截至2023年6月,本市共惠及新设市场主体22.76万户,占同期新设市场主体总量的44.16%。

提升境外游客消费服务保障,提高全市重点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综合正确率,在机场等地设立外币兑换点和外卡消费终端,推动滴滴、首约等网约车平台实现英汉双语界面功能。

丁勇指出,两年的培育建设工作取得系列成效。根据商务部对国际消费中心试点城市的评估指标体系,北京进一步扩充了指标体系,选取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消费舒适度5个维度,共42个具体监测指标,开展动态监测评估,截至2022年底,27项指标较2020年有明显提升。

下一步,市商务局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商务部、市委市政府相关部署,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紧扣“便民”“提质”和“消费+”“+消费”等着力点,扎实扩大优质服务消费供给,优化消费环境,切实提升首都市民获得感,尽快将北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和美誉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佳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