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700多年 看粽子的前世今生
央视新闻
2023-06-22 14:39
一年一味,感知时节滋味,在与传统节日有关的食物里,粽子无疑是极具文化积淀的传统美味之一。
大约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粽子的雏形“角黍”;汉代后,粽子逐渐融入端午节,并与纪念屈原联系起来。
后来,糯米粽在唐代成为主角,取代了黍米。江西九江曾出土过一对南宋的粽子,距今已有700多年,可能是世界现存最早的粽子实物。
端午节,您家备了什么馅儿的粽子?其实,古人早已把粽子“玩出了花”。宋代古籍记载,除常见的枣粽、糖粽,粽子还可加入松栗、姜桂、胡桃等材料。
苏东坡有诗云:“不独盘中见卢橘,时於粽里得杨梅。”于是,吃过杨梅馅儿粽子的苏轼也成为网友眼中的北宋第一美食博主。古人喜欢以诗词寄情言志,端午美食多记录在诗文之中。
宋代的陈义曾这样描述:“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寥寥数语,就展现了宋代粽子的形状、扎五彩绳、饮菖蒲酒等端午时节的饮食与民俗。
再看陆游的诗作:“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诗人吃着两只角的粽子。太阳西斜,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便高兴地喝起酒来。一字一句,勾画出南宋时期平常人家一天的端午生活。
杯盘碗盏寄诗情,人间有味是清欢,一道节日美食不仅唤醒了舌尖上的乡愁,还让我们找到与古人的情感共振。
不同时代的端午节,变换的是时空,不变的是唐诗宋词里的“胸中有丘壑”,是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和中国人从古至今的浪漫情怀。
编辑/朱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