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车怎么坐、会场在哪里、参会证怎么领、展览去哪里看……2023中关村论坛期间,每天都会有国内外的参会人员问及这些问题。
论坛中会涉及参会人员接待、签到、会场布置、咨询引导、证件管理、就餐、乘车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不难发现这些场景中总能看到身穿蓝色工作服的高校志愿者身影,他们被称为“蓝水滴”,不仅出色地完成了论坛线上线下的各项支持工作,还成为中关村论坛一道独特风景线。
数据:406名高校志愿者在行动,服务总时长19155小时
持续5天的2023中关村论坛主会期已经闭幕,据了解,论坛共设置6大板块150场活动。来自全球86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名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创新创业者现场参加会议,1160余名嘉宾发表演讲,近8万名社会公众参观了中关村论坛展览。签约项目共计129项,签约金额超过810亿元。
此外还有一个数字值得关注,那就是服务保障论坛工作的406名高校志愿者,服务总时长19155小时。
他们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共15所高校。
其中还有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36名国际志愿者,他们来自17个国家,包括美国、日本、韩国、巴西、巴拿马、多米尼克、马来西亚、菲律宾、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吉尔吉斯斯坦、也门、摩洛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津巴布韦、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南苏丹。
这些志愿者被分在了综合协调组、咨询接待组、活动支持组、服务保障组、品牌宣传组和国际志愿者6个工作组中,负责21类工作岗位,比如嘉宾接待、咨询引导、会场服务、科技办会讲解、新闻中心运营、新媒体运营等。
讲述:有幸与偶像面对面交流,很锻炼临场处理能力
见识国家发展成果、结识到新朋友、开拓了视野、收到偶像的鼓励……志愿者们纷纷分享着自己在这次论坛中的经历和收获。
“近距离接触各位大咖,在会场中聆听专家们的报告,倍感荣幸,体验到了充满现代感和科技感的现场氛围。深切感受着国家开放合作的硕果,与有荣焉。”就读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八年制专业的大二学生李珂,从小在中关村长大。每天上学总能路过海淀公园旁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也因此对这个地方充满了好奇。如今为了给“家门口的盛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同时想通过这个科技前沿的优质平台开拓国际化视野,她报名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在现场面对面收到偶像施一公的鼓励,成为了李珂最深刻的记忆点。她说,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一直以来都是自己敬佩的偶像,幸运的是全体会议那天由她负责接待施一公,在面对面的简短交流后,施一公希望她在实习和课题方面“继续努力”给予了莫大的鼓励,这让她获得了前进的动力。
李珂说,第一次参加中关村论坛的她起初有些紧张,因为不知道从哪一刻开始要经历变数,只能靠随机应变来处理好面临的问题。比如在开幕式入场时嘉宾会询问相关座位的信息,还没摸清座位号编排规则的她便通过嘉宾的单位信息,推断出单位类型,然后随同嘉宾一起在对应区域寻找姓名牌。
与李珂有同感的还有中国政法大学的刘晨璐,她是一名研二的学生,在论坛期间主要负责咨询引导的工作,她认为这与之前参加过的普法和支教志愿活动有很大不同,论坛上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需求,确实更需要临场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
她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是全体会议那天,一位土耳其的记者来咨询台寻找他的白色笔记本。当时恰好是留学生轮岗吃饭的时间,咨询台里没有太精通英语的志愿者,“首先我们要快速识别这位记者的需求,其中一位同学负责记录并再次确认记者的需求和联系方式,并告知如果有消息会第一时间反馈他,而我就快速联系了我们的负责老师前来协助,当看到记者紧缩的眉头放松之后,我们也很开心。”
“虽然是在帮别人,但自己收获更多”
多位接受采访的志愿者认为,参与2023年中关村论坛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
谈及在这次论坛中的收获,刘晨璐表示,除了提升自己的应急能力和外语交际能力,更是结识了各大高校的同学并建立起较为深厚的友谊。此外在休息期间,可以去旁听绿色城市、林草碳汇等与自己所学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相关的高端论坛,还可以接触到元宇宙、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论题,收获颇丰。
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的研究生贺畅,在北京求学的6年中,有过多次大型活动志愿者经历,她始终认为,“志愿者的工作虽然是在帮助别人,但实际上是自己收获更多。在志愿活动中,我可以和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背景的人交流学习,结识更多的朋友,甚至收获人生导师。”
贺畅回忆,论坛中她主要负责演讲嘉宾霍启刚的接待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嘉宾日常沟通、演讲行程安排以及现场接待工作。
她说,一般而言志愿者负责的是一些辅助性、支持性工作,但在本次论坛中却参与了很多核心工作,极大地锻炼了自己待人接物和协调沟通的能力,更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筹备论坛是一个细节满满的技术活。
比如从前期和嘉宾助理对接行程,论坛进行中的现场接待,到行程结束送机,嘉宾接待工作结束后,还去到不同岗位进行轮岗。还在女性论坛上感受了众多优秀女科学家强大的“她”力量;在海淀公园的骄阳下见证了“中关村硬科普平台”正式发布,并现场聆听了科学家生动有趣的硬核科普。
“结识很多新朋友 科技的力量无国界”
中国人民大学的本科生韩东风也认为此次志愿者经历可谓收获颇丰,小到丰盛好吃的餐食,结识很多高校的朋友,提高自己的协调沟通和随机应变能力;大到了解我国乃至世界科技发展的许多尖端成果和前沿问题等。
“通过与来自不同领域的人们交流和互动,我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的无限潜力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路远(AHAMED MUSTAK)是一名国际志愿者,他来自孟加拉国,目前在北京理工大学攻读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他表示,中关村论坛志愿者工作为他提供了与各类人士互动的绝佳机会,也使他更加深入了解科技创新的前沿动态。
路远认为这次经历让他的视野更加开阔,增加了对科技创新的热情,并且结识了一些在该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他记得一位来自国外的创业者向他分享了创业故事和对科技未来的愿景,这个经历让路远意识到,科技的力量是无国界的,人们的创新和激情可以超越地域和文化的限制,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
路远的感受恰好与论坛 “开放合作·共享未来” 的主题契合,来自马来西亚的林宏翰(LIM HONG HAN)也正是被这个主题吸引才报名了志愿者。他是北京理工大学2021级机械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他认为一个成功的大型的活动是需要每个人、每个岗位来成就,在论坛期间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来自各所高校的同学,大家一起合作,一起坚守岗位。
福利:“了不起的offer”,助力青年实践就业
据了解,这些学生志愿者是由中关村论坛国际志愿者服务中心发起招募的。该中心是中关村论坛的运营机构中关村国际会展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多所知名高校及志愿服务组织,于2020年11月共同设立的。值得一提的是,中关村论坛国际志愿者服务中心还为高校学生就业提供帮助。
4月3日,中关村论坛国际志愿者服务中心2023“青年成长计划”发布暨“了不起的offer”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该计划由中关村论坛国际志愿者服务中心策划并与十余所知名合作高校及机构共同发起。
随着计划发布同步启动的“了不起的offer”项目,通过汇集高素质青年人才,提升就业能力,并搭建高素质人才与优质岗位、用人单位与人才培养机构面对面沟通的场景,助力青年实践就业。
中关村论坛国际志愿者服务中心邀请了来自德勤中国和蓝色光标集团HR和业务线负责人作为梦想家导师,以企业文化、职场发展等为切入点,同时分享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实用干货;同时于5月中旬举办了“梦想众筹开放日”线下招聘会,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分别开展,京东、德勤、奇安信、科大讯飞、探路者、驭势科技等来自前沿科技、金融服务、整合营销、快速消费品等四大领域的头部企业,组团来到梦想众筹日线下招聘会的现场,为同学们推出一系列优质岗位。
据中关村国际会展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裘里晶介绍,中关村论坛国际志愿者服务中心青年成长计划中还将持续推动“青年体验官”“志愿者训练营”“了不起的offer”等链接科技创新资源的活动。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田野